全球學者競相研究新冠肺炎的社會影響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8日報道,隨著新冠肺炎幾乎滲入全球生活每個環節,社會科學家們正競相收集有關人們如何應對這一流行病的實時數據。例如,經濟學家正在收集有關供應鏈的數據;政治學家正在調查政府對意識形態的反應方式;心理學家則在監視孩子們的課後活動;而行為科學家正在研究危機中人們如何對信息做出反應。

諾貝爾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詹姆斯·赫克曼建議,研究人員必須銘記一句格言:永遠不要浪費危機。赫克曼說:“我認為我們需要以這種信條開展研究,我們正在獲取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對某些研究人員而言,這種大流行病創造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讓他們可以開展 “自然實驗”。

例如,一些社會科學家正重組現有研究,希望利用他們已經收集的數據來了解病毒帶來的變化。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兒童心理學家狄龍·布朗本來在研究多倫多地區兒童在課外活動中的幸福感,但新冠肺炎導致這些課外活動被取消。現在,他的團隊轉而開始研究這場災難對235個孩子的影響。

全球学者竞相研究新冠肺炎的社会影响

經濟學家也不甘示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馬修·卡恩正在研究行業如何應對災難。他和合作者正在收集數據,比較公司如何根據自身供應鏈和世界各國的限制措施而採取應對措施。

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拉爾斯·彼得·漢森並未立即開展任何研究,但他一直對決策者和市場如何應對不確定性感興趣。他想在目前這個充滿未知數的情況下,研究從投資者到政府決策者再到醫療保健經理人等如何應對大流行病。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下,俄勒岡州尤金大學的埃倫·彼得斯已對1300人開展調查,瞭解他們的情緒狀態與他們採取的保護措施之間的關聯,以及他們認為誰是最可靠的信源。她的團隊發現,醫生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排名最高,高達75%以上。

不過,漢森等人也警告說,由於這一流行病的影響如此廣泛且混亂,許多新興研究可能並不符合自然實驗的經典定義。

西北大學經濟學家戴維·菲格里奧表示,最好的自然實驗通常研究相似人群,其中一群人經歷一個特定變化,但現在無人能避免流行病帶來的影響。“現在有很多非常聰明的人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我對此並不太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