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慶祝大會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西側觀禮臺上,一位身著節日盛裝的瑤族妹子心潮澎湃。她叫李素芳,來自廣西賀州,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贏得這份難得的榮譽,她靠的是一雙巧手和一門千年傳承的民族技藝。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李素芳出生在廣西賀州八步區步頭鎮黃石村,這裡保留著濃郁的瑤族風情和精美動人的瑤族刺繡,是過山瑤群眾主要聚居區。過山瑤是瑤族的一個大支系,他們自古以來逐山而居,被外界稱為“東方吉普賽人”。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廣西過山瑤家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素芳

瑤繡有1900多年的歷史,由家裡的老人家一代一代往下傳,它每一個圖案都是比較固定的,都有各自的意義,都有自己的小故事。我們瑤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我們很多的圖案都是靠通過像記事一樣把它記錄下來,所以我們也說穿在身上的衣服也是一本史書。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2008年,李素芳回到賀州創辦了瑤繡工作室,靠著誠實守信的口碑,與她合作的繡娘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20、30個,發展到現在的500多個。在艱辛的創業路上,繡娘們漸漸成為她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2015年,李素芳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瑤族服飾)傳承人,李素芳深感責任重大。她在經營過程中發現,瑤族人一生可能只買一件瑤族盛裝,如果沒有適應市場的新產品,她的工作室將很難維繫長久。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李素芳經常去參加非遺傳承的深造和培訓,兩次在北京服裝學院學習的經歷,大大開拓了她的視野。回到家鄉,李素芳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她的瑤繡文創產品計劃,她將傳統的民族服飾的元素與現代時裝結合,大受市場歡迎。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右一為李素芳)




李素芳說,下面這兩個圖案,一個是瑤族最重要的圖騰——盤王印章圖案,另一個是年年有魚的圖案。這兩個圖案在16年的時候就被聯合國選用,作為鑲嵌在商務筆記本封面的裝飾,從此瑤繡走上了國際的舞臺。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通過瑤繡的創新,李素芳打開了新的一片市場,她僱傭的工人多數為返鄉農民工,現在在家裡也可以找到工作,給瑤鄉的百姓脫貧致富找到了新的道路。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為了讓家鄉的孩子走進瑤繡,瞭解瑤族傳統文化,2012年,李素芳在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在步頭鎮黃石小學, 步頭中學等三所學校開設了瑤繡傳承班,將傳統的民族服飾文化帶進了校園。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如今,李素芳的瑤繡工藝品,成了當地知名的旅遊特色紀念品,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村的群眾增收,企業發展蒸蒸日上,通過國家的扶持和自己的奮鬥,她從一個返鄉打工者,變成了如今知名的瑤繡技藝傳承人,最近她還獲得了一項沉甸甸的國家級大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榮譽。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大型原創周播電視專欄《我和我的祖國》每週四21:40在廣西衛視播出。敬請收看。


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廣西衛視精心策劃了大型周播專欄《我和我的祖國》,欄目於每週四21:40在廣西衛視進行首播。節目堅持導向為魂,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展示昂揚向上的奮鬥精神,營造歡樂祥和的盛世圖卷。

《我和我的祖國》大型周播專欄節目設置“為了新中國”“獻禮共和國”“祖國大家庭”“祝福新中國”4個板塊, 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這一主題定位,以豐富的史料真實再現革命先輩為國家和民族流血犧牲的動人事蹟;從不同的人物視角凝視新中國各個建設時期和發展階段的生動場景,以此喚起人們對高尚愛國情懷的共鳴。

指尖上的傳承,大山中飛出去的瑤繡

廣西衛視《我和我的祖國》欄目向廣大網友們徵集主題視頻啦!

無論是詩詞書法還是音樂作品,也可以是一些想對祖國說的心裡話,請拿起手機,拍一段視頻發給廣西衛視,即有機會在廣西衛視全方位呈現您的大作!是不是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①廣西衛視郵箱:[email protected]

②直接發送至廣西衛視官方微信:廣西衛視

③直接發送至廣西衛視官方抖音:廣西衛視

④直接發送至廣西衛視官方快手:廣西熱門蒐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