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KY(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重庆大学

材料KY(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重庆大学

1. 过冷度;金属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2. 时效;金属合金在室温下长期放置或稍经加热,由于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和晶格沉淀而使强度硬度逐渐提高,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过程。

3. 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加热下得到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影响淬火后马氏体粗细)

4. 本质晶粒度;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

5. 起始晶粒度;在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刚刚完成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6. 灰口铸铁的断面敏感性;相同成分的铸铁液在同一次浇筑过程中,在不同厚度的断面上其力学性能存在差异的现象

7. 钢铁材料的缺口敏感性;当有些材料表面有刀痕、键槽、油口等缺口存在,使有效横截面积减少易于造成应力集中使其力学性能降低

8. 马氏体;碳在α相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

9. 贝氏体:过冷奥氏体在中温转变形成的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

10. 回火马氏体;由低碳α和其上弥散分布的ε碳化物组成的双相组织

11. 回火托氏体;由针状α相和无共格联系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2. 回火索氏体;已回复或再结晶了的铁素体和粗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13.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时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14. 回火脆性;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度显著下降的现象

15.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反应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

16.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

17. 晶间腐蚀;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

18. 应力腐蚀;在拉应力作用下,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引起的破坏

19. 红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能力

20. 再结晶;冷变形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或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位错密度显著降低,性能也发生显著变化,并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这个过程被称为再结晶

21. 电化学腐蚀;金属在酸碱盐等溶液中由于原电池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22. 再结晶温度;经过严重冷变形的金属,在1H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的温度

23. 回复;回复是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在光学显微组织未发生改变前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24. 能量起伏;微小区域内暂时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25. 结构起伏;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26. 成分起伏;在任一瞬间,液相中总会有某些微小体积偏离液相的平均成分,这些微小体积的成分、大小位置都在不断变化中

27. 临界淬火速度;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不发生分解,而全部过冷至Ms点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

28. 黄铜的主要腐蚀形式是‘脱锌’和‘季裂’

29. 脱锌;黄铜在酸性或盐性溶液中由于锌优先溶解受到腐蚀。使工件表面残留一层多孔的纯铜,因而合金遭到破坏

30. 季裂;zn含量大于7%的冷变形黄铜因内部存在残留应力,在湿润大气,遭到腐蚀而产生的应力腐蚀现象(解决办法1.+砷镁,2.电镀)

31. 刃型位错;简单立方晶体中,某一原子面从内部中断,这个原子平面中断边缘处就是一个刃型位错

32. 点缺陷;在结点上或邻近的微观区域内原子偏离晶体正常结构排列的情况

33. 表面能;晶体表面单位面积自由能的增加

34. 滑移;晶体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相对的滑动

35.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就组成一个滑移系

36. 孪生;晶体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切变

37. 短程有序;在液体微小区域内,存在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38. 相变潜热;1MOL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9. 结晶潜热;晶体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释放的能量

40. 热(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下)的加工过程

41. 真实应力:拉伸试验时,变形力与当时实际截面积之比

42. 缩松由于树枝晶的充分发展和各枝晶的相互穿插作用,使一部分液体被孤立开来,凝固时得不到液体补充,在凝固后形成许多分散细小的缩孔

43. 热处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44.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上或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随炉缓冷以获得近于平衡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5. 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C°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6. 等温退火;如果将奥氏体化后的钢较快速度冷却至稍低于Ar1温度,使奥氏体完全转化为珠光体后在空冷至室温

47. 不完全退火;将钢加热至Ac1-AC3或Ac1-Acm之间,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8. 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49. 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是将钢锭、铸件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以上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50. 正火;是将钢加热至AC3或A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1. 淬火;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3或Ac1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52. 双液淬火;是将加热至奥氏体状态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较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接近至Ms点时,再立即转入冷却能力较弱的淬火介质中冷却,直至完成马氏体转变

53. 分级淬火法;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首先淬入温度略高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保温,在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在取出空冷至室温的,完成马氏体转变

54.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Ms点以上某一温度,等保温足够长时间使之转变为下贝氏体,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淬火方法

55. 化学热处理;将金属放入含有某种活性原子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使介质中的原子扩散渗入到工件表层一定深度,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以获得与心部不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56. 二次淬火/硬化;含有W、Mo、V等元素的高合金钢中的残留马氏体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导致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贫化,使其Ms点高于室温,因而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这种现象被称为淬火/硬化

57. 蠕变;是在应力影响下固体材料发生缓慢永久性的移动或变形的趋势

58. 位错攀移;刃型位错在晶体内沿垂直于滑移面方向的运动

59. 晶体结构;是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周期性排列的具体排列方式

60. 空间点阵;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称为阵点,由这些阵点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

61. 晶体;内部质点按一定的几何规律周期性规则排列的物质

62. 树枝状晶;枝晶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的枝上生枝,同时各枝晶又不断的伸长长大,最后形成如树枝状的架构

63. 应变时效;构件用钢在经冷塑性变形后,在室温下长期放置或稍经加热,其强度硬度提高,塑性刃型下降的现象

64. 淬火时效;是低碳钢加热至接进Ac1温度淬火,于室温放置或稍经加热后,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65. 冷脆性倾向;用低碳钢材制造各种工程构件,室温下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良好,但当温度下降时,可能由微孔聚集型的塑性断裂转变为脆性的解离断裂

66. 相;指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67. 合金;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金属或非金属,经熔炼或烧结,或用其他方法组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68.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独立的物质

69.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形成的固相,其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晶体结构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70. 置换固溶体;它是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上所形成的固溶体

71.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不是位于溶剂晶格正常结点位置而是填入溶剂原子的一些间隙中

72. 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73. 位错: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74. 铁素体:碳原子溶于α-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结构

75. 奥氏体:碳原子溶于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结构

76. 珠光体:共析转变形成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77. 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存在且不稳定、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78. 残余奥氏体:钢淬火冷却时未能转变成马氏体而保存到室温的亚稳的奥氏体

79. 强度: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80. 韧性;材料对断裂的抵抗能力

81. 塑性;材料在断裂前的塑性变形量

82. 形变织构:当变形量很大时,多晶体中原为任意取向的各个晶粒会逐渐调整其取向而彼此趋于一致,这一现象称为晶粒的择尤取向。这种由于金属塑性变形使晶粒具有择尤取向的组织称为形变织构

83. 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84. 区域偏析:对于铸锭或铸件来说,造成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区域偏析

85. 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由于固溶体晶体通常为树枝状,所以又被称为枝晶偏析

86. 包晶偏析:由于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而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包晶偏析

87. 比重偏析:由组成相与熔液之间密度的差别所引起的一种区域偏析

88. 晶带:晶体中所有平行或相交于某一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

89. 构件的刚度;工程上常将构件产生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称为构件的刚度

90.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而空间位相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

91. 晶面指数;为了研究和表述不同晶面、晶向的原子排列情况和空间位相而形成的一种统一的方法

92. 共格相界;指相界上的原子是同时位于两相晶格的结点上,为两相晶格所共有

93. 晶体缺陷:在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这就是晶体缺陷

94. 亚晶界:实际晶体中,晶粒内的原子排列并不是十分整齐的,彼此间存在极小的位向差,这些晶块之间的内界面称为亚晶界

95. 形核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液相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96. 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即为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

97. 细晶强化:由于晶粒细化导致晶体强度、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也升高的现象

98. 弥散强化;第二相粒子是借助粉末冶金的方法加入到基体而起强化作用的

99. 沉淀强化;位错切过第二相粒子需要做额外的功,消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提高合金强度

100. 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随着溶质浓度不断增加,固溶体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101. 金属键:正离子依靠远动于其间的公有化自由电子静电作用结合起来的方式叫做金属键

102. 晶格:人为地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空间格子

103. 晶胞:晶格中能够反映完全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104. 临界晶核:当晶胚的半径r长大到一定临界尺寸rk时,晶胚既可能消失,也可能长大为稳定的晶核,把半径为rk的晶胚称为临界晶核,rk称为临界晶核半径

105. 组织应力:工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组织转变不同时,引起内外比体积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

106. 热应力;工件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内外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

107. 铝合金的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铝合金液态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大量非均匀形核来细化晶粒的一种处理工艺

108. 碳当量:把合金中其它合金元素的影响折合成碳的作用叫做碳当量

109. 魏氏组织:先共析相沿过饱和母相的特定晶面析出,在母相中呈片状或针状特征分布的组织。

110. 伪共晶;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

111. 离异共晶;在先共晶相较多而共晶相组织较少的情况下,有时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向优先依附于先共晶相上生长,而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于晶界处而使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被称为离异共晶

112. 二次结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相的过程被称为固溶体的脱溶过程,即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过程

113.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14.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个原子最相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115. 同素异构转变、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调质处理、结晶、金属键、变质处理

116. 热脆;硫的最大危害是引起热加工时开裂,称为热脆。

117. 氢脆;在低于刚才强度极限应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断裂。

118匀晶转变;结晶时都是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119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不同,这种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称为异分结晶

120平衡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

121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

121固态相变时,新相往往在母相的一定晶面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122多晶材料中各晶粒之间的晶界称为大角度晶界,即相邻晶粒的位相差大于10º的晶界

123相邻亚晶粒之间的位相差小于10º,这种亚晶粒间的晶界称为小角度晶界,一般小于2º,可分为倾斜晶界、扭转晶界、重合晶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