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停止对郝海东“C罗火不过三年”言论的道德绑架

郝海东可能做梦也没想到,N年前一句“C罗火不过三年”,会让他被球迷戏谑调侃至今。最新的桥段是:有网友在“前国足首席前锋”的微博下留言“术业有专攻”,再次“旧事重提”,就差没直白的喊出:“谁叫你不懂装懂,活该!”个性鲜明的“郝大炮”随后的回应也十分可爱,他直接摆出“球员、教练、商人、老板”等职业生涯中扮演过的各种角色,并配文:“你跟我说我应该专攻哪个术业?”

揪住“C罗火不过三年”的“老梗”不放的人,大都有着这样的逻辑:你是业内人士、更是行业专家,怎么能犯下如此“不识人”的严重错误?于是,各种“大棒”轮番抡向郝海东,时下更是上升到“术业有专攻”的全新高度。这样思维的背后,是“专业人士绝不能犯专业错误”的“道德绑架”。只要有一次所谓“跑偏”,专家便会沦为笑柄,被人好一通调侃、甚至惨遭出言不逊。

依笔者浅见,由于职业经历、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因素,让专家在面对某一领域的专业问题时,有了能够逾越“信息不对称”鸿沟,区别于非业内人士的认知能力。但他们的判断,只是偏“经验之谈”的决策参考,却并非一定是“火眼金睛”的板上钉钉。毕竟,NBA名宿巴克利也曾当着电视观众亲吻驴屁股,只因没看明白姚明初入NBA的走势。就更别提江湖上响当当的“乌鸦嘴”——球王贝利的“迷之预测”了。

10年前的C罗虽风华正茂,可踢法却略微有些“独”。郝海东以此判断其“火不过三年”着实无可厚非。问题只在于,之后CR7有所改变、功力大涨之时,大众没有及时给郝海东“再次判断”的机会而已。并非想为郝海东“洗白”,作为公众人物,着实不该轻易对某一事件,下结论性判断。如果他当时只说“不喜欢C罗的踢球方式”,也许结果会好很多。可因此就“得理不饶人”,咬住“祸从口出”的昨日黄花久久不愿松口,甚至还一通“怒怼”,无疑就有些“量刑过重”了。

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可不必对“C罗火不过三年”言论的专业性“吹毛求疵”,更别搬出“专业人必须有专业眼光”的所谓大道理“自找不快”,一笑了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