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錢老生前不止一次提問:“為我什麼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我們幾十年來培養出的人才還沒有哪個水平能達到民國時期的大師們。

我們教育出問題了。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教育,國之本也,古今各國無不重視。但當前我國教育飽受詬病,雖然在教育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問題積弊呈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發展到很多社會資源向畸形教育和教育畸形所造成的黑洞傾瀉。

按照我們全社會的投入來說,中國人不可謂不重視教育,但越搞問題越多。很顯然,我們不是態度上不重視,而是理念上南轅北轍,不符合教育規律,犯了方向性的錯誤。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我們現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意識形態的產物,用人治思維代替教育規律;教育本來應該是世外潔地,是知識恣意傳達、思想文才肆意揮灑的育化棟樑之所,結果成了意識形態下不敢放開的功利場。

當然就會以升學率為政績,為升學率而取巧,全面傾注資源,還得拉上全社會來為其政績貢獻資源。結果就形成了中國應試教育的奇觀。

比如,因權利思維產生的特長加分項,導致補習班氾濫,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擠佔家長時間,弄的家庭若不堪言,哪還敢在生孩子?教育畸形綁架的是全社會。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還有全社會輿論歪風的引導害人不淺。比如,被家長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窮養兒、富養女”;80、90後多是獨生子女,每個家庭資源傾注在孩子身上原可理解,可家長們很多將這理解為物質上的教養方式。

結果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大量的精緻的利己者,他們精明、自私、被父母供養而毫不覺羞恥,堪稱一代巨嬰。窮養、富養在觀念,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教育的本質以人為本,最大程度上因人而異、因人制宜,順應人的成長規律去教育塑形,使其成為有獨立的人格,能獨立的思考,會獨立生活的人。

有學者講應試教育是公平的,公平嗎?從應試方式上無疑是公平的,就是說我們用同一種方式同一個標準來對待每一個人。

但是,是很低級的公平。因為他把人當物,所有人都一個樣。它不尊重人的生長、成長規律,不尊重個體差異;“人各有志”是古人面對個體時,體現尊重的人文表達,從這點來說,我們相比前人差遠了。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按照中國廣撒網式全面教育,應該都能教育成材才對呀,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幾十年也沒出一個“大家”。我們的學術總是跟在其它國家於該領域發展出的立論後頭進行研究,即使趕超,也在別人的立論基礎上進行;因為我們沒獨立立的創造力,而這些都賴教育。

我們這種為應試而設有標準答案的教育方式,首先扼殺的是創造力, 你都有標準了還要什麼創造?結果把個體消滅了。看看我們,“說話先什麼後什麼,寫文章時光…。”都一個格式,計劃思維的產物,這怎麼會有創造力!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其次是教育資源和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比如,有人邏輯思維能力強,聰明好動,對理科世界有很高的天賦,一學就會,可他應的試是要求全面發展,因偏科被應試扼殺了,天賦就此葬送。

多麼可笑又可悲的一件事,天才不都是偏才嗎?什麼叫天賦?天要賦予你全面的才華,那是超人呀。對,中國教育就是把你當超人了!

類似於中國教育的理念在很多領域扼殺著希望。比如國足等需要集體配合,需要創造力的領域。

根本上這是權力的傲慢,是貪婪的偏見,讓為放開你玩不轉。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我們的教育失去了價值教育,剩下的是目的教育,也就是功利教育。大學淪為官場,一個國家的國之重器都淪為了名利場。

比如高中分科教育,在形成價值觀的年紀分科了!!!最明顯的是現在的理科生現象,包括治理機構,完美的踐行了螺絲釘的使命,經濟上去了,問題也留下了。

現在很容易發生的是經濟綁架論,認為經濟好其它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希望我們的治理者能早日幫我們解答“錢學森之問”,國之幸也,民族之幸也;期之盼之!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教育畸形綁架全社會,天大的不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