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初读《许三观卖血记》,觉得平淡,越到后面,愈觉其真,愈见其美。

《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作者以农村生活着眼,那时候的旧中国广大的农村还是大多以务农种田为生。一家辛苦忙碌一整年只是能混个温饱,在这种大环境下衍生了卖血这一行当,农民辛苦一年还不如卖血一次挣的三十五元多,所以那时候的农村农闲的时候一些比较壮实,身体素质较强的汉子会相约去城里买血。

《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根龙和阿方便是其中很好的代表,他们壮实,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从出发卖血打卖血完成都有一套完整的逻辑。许三观就是听了他俩的话才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卖血,第一次卖血得要喝好多的水用以冲淡体内血液的浓度,到时候卖血也能卖的多一些。乍一听这几人说的还挺有道理的,许三观也不明事理的有样学样,到最后也是那一句经典的话:“来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

《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以上所述的一切,就是卖血的全部流程了,然后每隔三个月就可以再来一次。但是当时的乡下人都比较惜命,一般不是家里遇到大事情都不会去卖血。许三观也是如此,他用自己聪明的脑瓜和卖血得来的钱,娶了老婆并生下了三个儿子。虽然有一个孩子不是他亲生的,但到他儿子用石块打伤方铁匠的儿子,在他的亲生父亲不管他的时候,是许三观再一次的去卖血偿还了债务,维护了一个完整的家。

《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书中虽然也有表现出许三观对大儿子不满的情绪,但是在紧要关头仍然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担当与责任。在后来大儿子因上山下乡而身染重病,许三观一路卖血前往上海,一个月内在不同的医院卖了4次血,差点因此而丧命。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身边的亲人。在病痛面前,他只是做了一个父亲应该做的,他献出了自己的全部。

《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生而不养,断指可还。不生而养,百世难还。

许三观用他自己的一次次卖血帮助这个罹难中的家庭一次次度过难关,在那个大时代环境中,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生活中的难题一个个接踵而来,像许三观这类的人物只有通过去卖血勉强度过,可见那个时代的残酷和不幸。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在时代浪潮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用一己之身,护的全家安全。

《许三观卖血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求存之道


纵观许三观的一生,也犯过错误,有过迷茫,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好丈夫好妻子。瑕不掩瑜,哪怕是到生命的最后,他也有想过去卖血,那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是为自己而卖血,但没有成功。因为这个时候,已经过了那个属于他的时代。

那个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许三观是这样,时代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