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花——漸漸被遺忘的民俗文化

“小剪刀,手中拿,我學奶奶剪窗花,剪梅花,剪雪花,剪對喜鵲叫喳喳……”這首剪窗花的童謠,喚醒了多少人兒時的記憶,兒時窗戶上貼滿的窗花,現在又能見到多少呢?

窗花——漸漸被遺忘的民俗文化

剪窗花也叫剪春花

窗花是貼在窗戶玻璃上的剪紙,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過去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窗花都是很常見的,特別是過年或者結婚的時候,窗花是必不可少的喜慶用品,人們通過窗花將對未來的美好願望表現的淋漓盡致,也將節日裝點的喜氣洋洋。因為窗花與春節聯繫比較密切,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剪窗花為剪春花。

窗花——漸漸被遺忘的民俗文化

結婚時用的喜字鴛鴦

窗花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宋朝、元朝的時候逐漸流傳開來,明清時期逐漸達到鼎盛時期。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起初多為魚蟲鳥獸、自然景物、花草樹木等,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表現的花樣也越來越多,比如吉祥圖案,喜慶祝願等。

窗花——漸漸被遺忘的民俗文化

金魚送福,代表年年有餘

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腦雕刻取代了人工剪紙,以至於現在年輕一代已經很少有人精通剪窗花了。社會正朝著城鎮化的方向快速發展,遍地的高樓大廈也很少見到窗花了,只有過年的時候,在少數的農村還有貼窗花的傳統!

窗花——漸漸被遺忘的民俗文化

金狗送福,代表狗年旺旺

剪窗花這門手藝的失傳,顯示出窗花與現實生活的脫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而這種遺憾將隨著傳統民俗文化的漸漸消失越來越多,這些傳統民俗文化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的葵寶,還承載的無數人的青春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