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四要素分析(1):“杨百万”的故事

“杨百万”的发家史


套利四要素分析(1):“杨百万”的故事


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应该算是我接触财经领域的入门之作。我至今还记得里面有个绰号叫“杨百万”的高手,靠倒买倒卖国库券在那个”万元户“都罕见的时代里挖到了第一桶金。

他当时所用的手法说穿了并不复杂。靠读书看报发现了各地区面值相同的国库券有差价,坐着火车拿着麻袋把钱换成低价的国库券再拿到上海卖掉。低买高卖的逻辑,加上不错的执行力和大时代给的机会,成就了一代“传奇”。

书里“杨百万”当然还有很精彩的后续,但我最近在学习基金套利时却老是想起杨老板发家的操作,毕竟倒卖国库券也是典型的跨区域套利。

想得多了,又操作了半个月,勉强实现“咖啡自由”后,发现所有套利操作其实都有相通之处。

套利四大要素之首——差价

毫无疑问,有差价才会有套利的空间。放在杨老板的故事里,那就是别的地区国库券的价格得跟上海的不一样。至于是高是低,无所谓。发现了这个“差价”的存在,才能去考虑后面怎么套利把差价拿到手。

四大要素之二——差价之间的那座“桥”

差价有了,你也发现了这个机会,只代表套利是有可能实现的,不代表真能把差价吃到手。还需要一座“桥”或者中间的某种沟通渠道把存在差价的两端联系起来。比如,杨老板兴致勃勃地发现了国库券的价差,准备放手大干一场。突然火车停运了或者上海的国库券交易市场停摆了,那所谓的“差价”就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永远都变不了现。

四大要素之三——时间

差价有了,变现手段也有了,套利只算完成了一半。还需要考虑得多久才能完成这次套利,毕竟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利润没拿到手,不确定性就依然很大。过了一段时间,国库券的价差还存不存在,还是不是那个价没人说得好。就算别的都不变,假设倒买倒卖国库券得一年才能把钱拿到手,估计杨老板也懒得去坐绿皮火车。

四大要素之末——摩擦费用

交易办事都是有费用的,搞套利也不例外。杨老板想跨区域套利国库券,他得坐火车去外地收券再坐回上海,其中的住宿、吃饭、火车票钱都得算作套利的成本。要是当时只能坐飞机去干这事,恐怕杨老板看看机票价格也得掂量掂量。更何况如今的套利多是规模小,频率高,摩擦费用的影响有时候会超出套利者的想象。

第一篇算是个楔子,借“杨百万”的故事展示下我个人对于套利的思考,接下来的几篇会以最近在做的场内基金套利来实际展示“四要素”的玩法,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