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行業現狀,你願意去日本做碼農嗎?

前語:不要為了讀文章而讀文章,一定要帶著問題來讀文章,勤思考。

看看行業現狀,你願意去日本做碼農嗎?

# Before Reading

本文僅通過作者經歷和個人看法對於東京計算機/互聯網學生應屆求職給出一些經驗性描述和包含個人感情色彩的建議和評論,希望讀者結合自身和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批判性思考。在此拋磚引玉,歡迎讀者在下方評論添加更多地信息,或發佈自身的經驗。After all, community is you and me and everyone.

# Why Write This

對於大部分在東京讀計算機碩士的小碼農來說,找工作幾乎是每個人畢業前最頭疼的事。東京又是個非常奇特的城市,同樣是東大碼農,收入低起年收400萬,高至超越1200萬,一切皆有可能。但是東京的許多大學,據我所知,學校就業處的信息可以說是一無是處,無法對小碼農就職提供足夠的幫助(主要還是因為學校一般把情報理工算在工學部裡,和工學部一起提供信息,而忽視了計算機行業近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東京的碼農職位又處於一個十分奇妙的環境下,年功序列的百年老店,諮詢服務,金融技術,硅谷互聯網,同時存在於東京碼農的招聘市場,而且分別有一套互不兼容的招聘流程。在這篇博客中,讀者很容易就會發現,我自己也並沒有(也實在做不到)參與所有類型的公司招聘,僅僅能對博主自身經歷過的一些求職活動進行詳細的論述(幷包含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希望讀者可以自行甄別),對於博主沒有親身經歷的部分,只能通過資料和道聽途說(主要來源於和其他認識的求職學生談天說地)進行論述,對於觀點的客觀性,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都不作保證。

不過由於 1.大數定律,足夠多的樣本中的噪聲服從正態分佈。2.大多數的超線性迴歸模型都可以對包含正態分佈噪聲的樣本進行無偏預測。因此寫這篇博客並非毫無意義,希望讀者可以多多尋找其他資料,理性分析理性看待,數據越多,預測越準。

這篇博文將結合我自身經歷,概述日本東京應屆畢業生在計算機領域的求職情況,以及對如何做準備做一些微小的建議。

同時希望讀者可以理解,找工作本身是一個主觀性極強的小馬過河式的問題,有的技巧對我來說和吃飯一樣自然,但是對一些朋友來說可能是需要艱苦訓練才能獲得。同時對於有的朋友來說易如反掌的事情,我本人怎麼都做不好。這是十分正常且普遍存在的現象,希望讀者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自己進行切實的分析。

# About Me

正如前文所言,找工作本身是一個小馬過河的問題,我只能儘可能地量化我自己能量化的指標,以期讀者可以儘可能獲得一個客觀的自我評估體系。但是出於隱私考慮,依舊有一些信息我無法公佈,還請諒解。

我的教育經歷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軟件工程專業,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理工學系研究科Computer Science(CS)專攻修士(碩士)。

我有兩段國內創業公司的實習經歷,總時長2年。來東京之後打了一段時間的Kaggle,拿了兩塊銅牌,達到了Kaggle Expert。目前沒有論文發表。

我的語言能力是:中文(Native Speaker(廢話)),英語(託福ibt 103),日語(N1 合格),俄語(看過書聽過歌,別問,問就是до свидания)。

在這一就職季中,我僥倖獲得了Amazon.co.jp的 SDE offer,薪資水平高的一度讓我樂得合不攏嘴。從前文可以看出,我本人算不上大神,也算不得弱雞。這應該就是一個普通人稍作準備就能獲得的offer水平。

# About Some Rumors

幾經思考,我決定把這一段寫在最前面,因為我發現在日本計算機求職這件事情上,中文互聯網的消息幾乎都包含幾個十分錯誤,甚至會對不瞭解的人有毀滅性誤導的謠言。因此我想先把這幾個很常見的謠言拿出來單獨說一下,希望大家仔細辨別,好好斟酌。

# 文科生也能寫代碼

從邏輯的角度上來講,這句話毫無問題。但是在中文互聯網常見的語境下,這一句話指日本碼農求職市場普遍不要求計算機專業知識,公司包培訓包工作。這一點即使不能算完全錯誤,也與事實,或者說人們的期望相去甚遠。事實上,不要求專業知識的日本企業大多數本質上和國內的外包公司沒有區別,只是把自己報培訓班的工夫挪到了公司裡而已。但是其背後的高強度,低價值勞動的本質,通常惡劣而沒有尊嚴的工作環境,看不到出路的職業生涯發展是如出一轍的,希望各位同學謹慎謹慎再謹慎,牢記天上沒有免費的餡餅這一基本事實。

# 日本寫代碼工資就那樣,和所有行業都差不多

日本應屆生薪資是有名的平均主義,似乎只有在商、法、醫、稅這幾個傳統貴族行業才能免俗。然而近年來,隨著日本經濟和社會的改革,尤其是就職市場的改革,再加上美國互聯網公司的瘋狂衝擊(中國帶來的衝擊也有一些,但不明顯),碼農的薪資水平開始逐年甩開其他行業,逐漸向貴族行業靠攏,因此一些努力,一些聰明的選擇,還有成噸的運氣,碼農是能夠達到讓其他人瞠目結舌的應屆生收入的,切不可自暴自棄。

# Les Trois Mousquetaires (《三個火槍手》)

碼農們的就職去向可以說很寬,也可以說很窄,取決於個人對於職業的挑剔程度。如果完全不挑剔的話,總計有四個可能的公司去向:傳統日企,日本新興互聯網,外資互聯網,諮詢、金融的技術部。

# 傳統日企

傳統日企的IT就職和其他專業的就職沒有任何不同,典型的日式平均主義。Pros:不太可能被裁員。Cons:其他所有。

# 日本新興互聯網

其實這一類才是在日本做碼農的主要去向,從小一點的各類中型企業(Fixstars, mixi),到日本的大型互聯網企業(LINE,DeNA,Yahoo! Japan),還有明星獨角獸(Preferred Networks, Mercari),應有盡有。待遇水平也是從低到高一應俱全。Pros: 收入普遍高於傳統日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和技術積累。相對健全的職業體系。

Cons: 主要面試、工作語言是日語。有的公司有英語招聘項目,但是不會日語總的來說會是減分項。

雖然在日本算是大型公司,但是和全球巨頭比起來各方面差距相當大。差距從薪酬到職業生涯發展存在於幾乎所有方面內。

# 外資互聯網

在日本招聘的外資互聯網少得可憐,例如Google最大的對手Facebook在日本就不招聘技術崗位。在日本進行校招的外資公司有:Google, Microsoft, Amazon, Indeed. Apple在日本主要招硬件,不怎麼招軟件。

Pros: 在日本打工族裡算最高一級的收入水平。全球領先的技術。完善、健全、全球一流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體系。純英語的招聘流程和英語為主的工作環境。Transfer去其他國家、地區的機會。

Cons: 和灣區或者西雅圖總部的人比起來,你的錢是比較少的,容易吃檸檬。日本分部組、話語權都有限,這些都有能制約你的職業發展。每年招聘人數很少,因此競爭很激烈(也很玄學)。

# 諮詢、金融

包括埃森哲,高盛在內的一些諮詢、金融企業。這裡列出來僅僅是為了說明有這些公司在招聘,但是具體如何我完全不知道,因為我一不做諮詢(不能寫代碼),二不去金融(就是不喜歡)。讀者要想了解這方面的信息只能自己想想法。。。

# What to Expect

可能是由於中文互聯網上對於日本IT業界的信息普遍滯後,許多朋友對於在日本做IT的正常收入、福利水平不甚瞭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博主在這裡粗淺的列出一些大概的數據,同時推薦一個日本網站,叫Vokers,類似於日本的glassdoor,是僱員對於僱主的評價網站,可以在找工作和評價收入的時候進行參考。

# 年收

以下所列薪資均為應屆畢業生稅前收入。普通日企:300~400w

互聯網日企

看看行業現狀,你願意去日本做碼農嗎?

外資巨頭:

看看行業現狀,你願意去日本做碼農嗎?

# Work-Life Balance

總體來說,外資企業比日企要良心許多,得益於其全球統一的福利政策和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很少能找到比外資巨頭更有work-life balance的公司(除了Amazon,Oncall減分很多)。

日系企業各有各的不同。基本遵循給錢多的事兒也多的模式,但是還是不敢像國內996那樣折騰,各個公司的加班時間依舊可以在Vokers上查到。需要指出的是,月均加班在40小時以上的公司已經相當高的加班度了,但是也很少有在20小時以內的公司,所以工作強度差別也並不是很大。

對於一些不太瞭解碼農就職行情的同學,這裡需要指出一個常見誤區:許多人會說,薪酬不重要,重要的是學到東西和發展空間。這裡把薪酬和發展對立起來,就是和現實不太符合的說法。在計算機行業,普遍而言,你最能學到東西的地方,就是那些給你錢給的最多的地方。所謂的在收入和發展中斟酌,也是指FLAANG(+Microsoft)和獨角獸創業公司/即將上市的新興巨頭(Uber, Airbnb, Pinterest)中斟酌,而上述所有公司,給錢都很大方,區別只在於股票能不能發財。然而在日本,幾乎沒有後者可選,所以能去Microsoft, Apple, Google, Amazon, Indeed,實在是想不出不去的理由。

# 最後

這一篇主要對於日本IT就職進行了客觀和主觀的綜述,希望能夠對於大家瞭解日本IT就職有所幫助。

來源:http://1t.click/Rm9


搜索微信號(ID:Java面試那些事兒),可以獲得各類Java面試題、源碼解析、原理講解、IDEA學習指欄。

回覆(程序員),可以領取作者推薦的程序員必讀系列電子圖書。

回覆(加群),可以加入到後端技術交流群。

看看行業現狀,你願意去日本做碼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