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鳳霞:發揮消費券乘數效應,豐富地方消費場景

新京報訊(記者 王霄)2020年4月5日,新京報舉辦了“最大化激發消費券乘數效應”線上學術研討會,關注消費券對地方經濟與產業消費的影響。會上,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提出地方政府在發放消費券時,應利用各類平臺專業優勢,促進政企數據融合,引領線上線下消費融合。

於鳳霞指出,相較於發放現金,消費券的乘數效應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在短期內,消費券可以引發新需求,刺激消費終端、帶動企業擴大再生產,避免發放現金進入儲蓄領域而無法實現消費市場流通的可能性。

長期來看,發放消費券有利於地方政府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特色,有預期地、有引導性地進行地方產業結構化調整。總體來說,地方政府在消費券上的投入發放應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就消費券的政企合作路徑,於鳳霞認為,通過平臺發放消費券,既能夠滿足現狀需求也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趨勢。

首先,這符合絕大多數人群的線上線下融合消費習慣;其次,以此為契機,能夠推動地方政府和企業間的數據開發和流動;再次,地方政府可以充分甄別企業平臺優勢,發揮平臺經濟效益,聯動線下商戶、消費者,豐富地方消費場景。

就政府選擇消費券發放平臺的行為,於鳳霞建議,經歷多年發展的平臺經濟,不同類型平臺在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優勢,地方政府可以多平臺多渠道發放消費券,充分發揮不同類型平臺優勢的互補作用。如果只選擇某一類平臺,也會增大不法分子在技術上作弊和鑽空子風險。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