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據媒體的數據,中國平安2018年僱傭了近140萬保險銷售推銷保險;

馬雲的相互寶團隊一共才50人,但有3億客戶加入相互寶;

那麼,誰更會賣保險呢?

保哥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絕對不是馬雲。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最近有很多媒體新聞稿都在傳,相互寶怎樣低成本地幹過了傳統保險。

但大家似乎故意混淆了概念,相互寶壓根就不是保險。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在相互寶的產品說明頁面,我們可以看到官方的說明:相互寶不是保險,只是一個互助共濟機制。

所有加入相互寶的成員靠平臺形成互助組織,平時你需要分攤非常低的互助金,如果自己一旦生了大病需要保障時,其他成員就會提供互助金。

這種互助形式與傳統保險的本質,明顯有著天差地別。

那麼保哥是如何看待相互寶的呢?今天給各位分析一下利弊與影響。


相互寶是醫療眾籌

首先,無論你買不買商業保險,都可以加入相互寶。

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操作簡單:用戶從進入頁面,瞭解到最後加入相互寶,基本不需要超過1分鐘。

恐怕點個外賣都沒這麼簡單,所以6千萬相互寶成員其實不多,應該只要觸達了的用戶都會加入的,這個數字肯定能夠在未來兩年翻倍到3億甚至更多。

這就引出來第二個原因,加入相互寶的成本低。我們可以看到相互寶頁面最醒目的地方“0元加入”,以及說明裡會告訴用戶,成員分攤金額不會超過0.1元,每月14和28日是分攤日。

看到這,大家立馬就會在心裡算筆賬:如果我加入了,每個月的支出最高不超過0.2元,0.2能買什麼?四捨五入完全就等於沒花錢,白撿一個大病保障。

一旦生病的話,還能領到30萬的眾籌款,天底下恐怕沒有第二件這樣的美事了吧?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加入!給全家都加入!ALL IN!

可能有人想問,為什麼這麼好的互助模式之前沒有人想到呢?

保哥覺得,肯定有人想過甚至實踐過,但也只有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最後能做成這件事。因為有阿里的品牌背書,大家才會信任平臺的互助模式,換作任何一個小平臺做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用戶心裡都會開始警惕,本能地覺得“肯定有鬼”。

不過我們加入歸加入,得記住一點——相互寶是醫療眾籌,它和商業醫療險的最大區別是:賠不賠,賠多少,你完全拿不準。(哪怕最後鬧到跟相互寶打官司,你打贏的概率都會很低噢)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相互寶的賠償:由加入的成員組成賠審小組來判斷,與相互寶平臺和螞蟻金服無關。

醫療險的賠償:保險公司根據資料判斷,賠償必須由保險公司承擔,如果合同規定保險公司該賠,但不賠,是可以告上法院的,並且消費者勝的幾率往往較大。(很多保險公司為了口碑,哪怕不是自己該理賠的也給賠,以求降低事件影響)

這下看出區別了吧?

相互寶對傳統保險有影響嗎?

相互寶和傳統商業醫療險雖然不能相提並論,但兩者的用戶群體之間是有重疊的,所以相互寶的創新肯定會對傳統保險產生一定影響。

比如香港某分析師就表示:“對傳統保險公司的直接影響是它們可能失去大眾市場,因此定價可能面臨壓力。”

因為相互寶會給很多用戶傳達一個訊息:你每個月只需要花0.2元不到就可以獲得大病保障,幹嘛還要每個月花1000在商業保險上?

不過保哥認為,在前期的投保流程中,相互寶是完勝傳統保險的,信任+便利+低成本,這些能夠說服用戶的硬條件,傳統保險公司,或者說保險代理人們很少具備;但加入之後,相互寶後期的評審和理賠呢?

保哥有看過一些報道,其中一個理賠案例讓我印象深刻,某男子加入相互寶後患重疾,平臺審理結果是,最後只給報銷了94元。我們看病缺的是那94塊錢嗎?!顯然不是。所以如果相互寶後續的理賠根本達不到大家的期望,很多人要麼退出,要麼還掛著,但肯定會去尋求更強有力的保障——醫療險。

可惜由於國民對保險的認知不夠,等到相互寶覆蓋到3億左右用戶時,大家可能會認為所有人都只需要加入這個互助平臺就夠了,至於商業險,都擺擺手,“不了都是騙人的”,那時候就很尷尬了。

因此在這個發展形勢下,傳統保險行業需要做的是,進一步向大家科普保險知識,教育市場,同時保險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地專業化。

很多保險公司的口碑實在太差了,連很多保險代理人都是被公司口碑給拖累的。你說一個口碑差的保險公司,和馬雲一手打造的阿里系,用戶會更傾向哪個?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要相信,最後能在行業發展的浪濤中保住底褲的,還是靠實力和良心服務客戶的,坑蒙拐騙那一套遲早會被發現是在裸泳。

最後保哥再給大家總結一下:相互寶可以加入,但是不要完全指望它能給你多少保障。商業保險配置建議大家量力而行,該配全的配全,連華為這麼大的企業都有芯片“備胎”計劃,你的生命財產安全可是沒有備胎的,難道不是更需要做好萬全之策嗎?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呃,放錯圖了,是這張...


中國平安僱了140萬人,馬雲只僱了50名員工,誰更會賣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