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種成長。”

《不完美的她》近日熱播,其演員陣容也是極其強大,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金士傑、黃覺等。劇情聚焦在當代女性經歷的現實問題。

雖然,自從播出以來口碑褒貶不一,但是不影響喜歡它的人,依然一腔熱情的等待著每日更新。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劇中尤其讓人揪心的是小女孩穆蓮生被母親的男朋友尚武“虐待”的遭遇。

而在整個過程之中,作為母親的穆靜卻始終是“睜隻眼,閉隻眼”,任由自己的男朋友對女兒胡作非為。

所以,她自己在極盡所能卑微的討好男人的同時,也要求女兒學會討好。

終於,女兒對媽媽徹底失望,在女主林緒之救她於危難之中後,選擇和女主一起生活。

這是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以前,我們總是在說到“家”的時候,就認為那是代表溫暖的地方,那是有愛的地方。

其實,現實生活中真的不盡然。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就像說到“父母”時,就一定想當然的認為每個父母都是合格的父母。

其實,也是不盡然。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中,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觸碰“原生家庭”話題的影視劇越來越多,《都挺好》中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從小就在母親“重男輕女”的思想下活著。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電視劇《歡樂頌》中蔣欣扮演的樊勝美:“作為一個30歲的女人,一分錢存款沒有,賺的錢給自家哥哥買房子,付房貸,甚至哥哥生孩子的錢都需要她支出。”

剛結束的熱播劇《安家》,孫儷出演的房似錦更是母親壓榨的對象,弟弟吃一碗方便麵母親心疼半天,但是自己兩天沒錢吃飯卻沒有一個人知曉。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幸運的人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不幸的人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在談到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一段愛情、婚姻裡雙方的狀態,永遠都離不開他們背後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個人成長的經歷。

心理諮詢師作家武志紅老師在節目中講到: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是世代相傳的。有一個媽媽把自己女兒養了兩年親似朋友的貓給殘忍賣掉了,女兒一路哭著找貓。武志紅老師的微博下就出現了兩派,討論是“媽重要還是貓重要?”

武志紅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文章中說,這世間最大的謊言,就是所有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在無數家庭裡,父母的一些行為,確實對孩子造成了終生的精神傷害。而他們往往打著愛孩子,對孩子好的起好,使得這種傷害被雪藏,被否認。然而,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會一直潛伏到孩子成年時期,繼而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有些甚至會伴隨終生。

在談到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一段愛情、婚姻裡雙方的狀態,永遠都離不開他們背後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個人成長的經歷。

佳佳的父母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家務事爭吵,媽媽覺得爸爸不顧家,爸爸覺得媽媽太挑剔,每次吵一會兒,佳佳爸爸就會摔門出去,想要遠離是非。一天家裡又吵起來,爸爸正要躲出去,佳佳突然淚眼婆娑地問他:“爸爸,你不要我和媽媽了嗎?”一句話讓爸爸又驚訝又難過,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這種生活環境已經影響了佳佳,其實佳佳的爸爸也有一對愛爭吵的父母。父母爭吵時,無論有沒有把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都已經對孩子產生了不好的刻錄。

● 對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一切,父母婚姻狀態不穩定,會令孩子沒有安全感。

● 父母爭吵,孩子會覺得左右為難,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對父母的愛是一樣多的,讓他選擇站在哪一邊,都會產生對另一方的內疚。

● 與妻子的爭吵,觸動了佳佳爸爸的內在小孩,他想要躲開這種熟悉又讓人心碎的場景,但殊不知,他的行為已經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傷害。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

多疑:對傷害耿耿於懷,容易抱怨指責別人,往往別人的一句話會過度解讀。

不自信:做什麼事之前都先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完美,認為自己不配獲得幸福。

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優柔寡斷,害怕改變,有控制慾,依賴別人,他們不愛自己也否定別人的愛,不斷想要跟全世界證明自己。

原生家庭缺少愛的滋養,就像小樹不能接受足夠的陽光雨露,長成蒼天大樹的可能性極低,要麼是中途半路折了夭,要麼是長得歪歪扭扭。一個缺愛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愛、不會愛、不理解愛的,簡而言之對於“愛”的能力匱乏缺愛的孩子會出現以下性格特質:

這些性格特質具體融入到細枝末節的生活中,會呈現出三種狀態:

· 一種是要很多很多的愛,對愛的極端渴求;

· 一種是對別人的愛極其冷漠,寧願傷害別人,不能讓自己受傷;

還有一種是不會表達愛,明明很愛卻說不出口、言不由衷。

國際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在他的《原生家庭》作品中,將有問題父母的行為模式分為了五種類型:

1.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類父母就是那種“打著什麼都是為子女好”的旗號,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們甚至會認為對孩子的虐待打罵都是理所當然的“為孩子好”。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會傷害到孩子,在一種自我構建的假象下對孩子為所欲為。

2.愛冷暴力的父母

這類父母一般對孩子的傷害不是通過打罵的方式,而是疏忽,沒有責任心。他們對孩子採取的是不理睬的方式,孩子會生活在“有父母和沒父母”區別不大的環境中,近乎是“自生自滅”的成長狀態。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3.操控性父母

這種父母會通過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的方法讓孩子生出“離不開”他們的感覺,他們一般會採取的要麼是簡單粗暴的威脅、恐嚇等方式讓孩子臣服於他們。要麼是一種隱蔽的手段,生活上事無鉅細的給孩子安排好,讓孩子長期“需要”他們。

但是,他們卻從來不會關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看似是孩子離不開他們,實際上是他們離不開孩子而製造出的假象。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4.酗酒型父母

作者說,在酗酒的家庭裡,酗酒就像是家裡的大秘密,而這個秘密具備的三要素就是:酗酒者否認自己酗酒,酗酒者配偶否認這種狀況會導致家裡存在的問題,家庭成員卻做出“正常”的狀態偽裝。

這種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會喪失對他人的信任感,缺乏對父母的信任感,更無法對外界建立起信心。

5.衝動易怒型父母

這種父母和操控性父母一樣,一種會是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直接的公開辱罵貶損。一種是通過間接的羞辱、挖苦取笑孩子。這種父母在他們的意識中“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他們生性衝動易暴怒。而長期被“虐待”的孩子會很難擁有信任感和安全感,長此以往,那些壞的情緒會演化成一種負面的偏執和戒備心理。

為人父母,希望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不合格”而影響、傷害孩子的一生。

《不完美的她》有問題“父母”的5種行為模式,中了2條的要趕緊改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為人父母,你沒有傷害孩子的權利,無論如何,都希望父母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在孩子面前羞辱謾罵對方,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當父母爭吵的時候,孩子會體會到安全感缺失的恐懼,而恐懼的記憶,是最難以消失的記憶。如果在孩子面前爆發了爭吵以後,一定要及時告訴孩子當時發生了什麼,要告訴孩子父母爭吵與孩子無關。

· 吵架後,找個時間告訴孩子問題解決了沒有,如何解決的,會讓孩子對這次家庭矛盾有更具體更條理性的認識;

· 當父母願意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時,孩子能更準確的理解他人的情緒;

· 如果父母願意聽聽孩子對父母吵架的看法,這也是一個幫孩子表達情感,組織思維,積極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