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很多相關北京旅遊的文章都會提及“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到達北京不去故宮轉轉也會被說成是一種遺憾。這古老的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苑已經有600年的歷史,故宮博物院今年也將迎來它95歲的生日,的確是北京本地遊值得推薦的景點之一。

很多朋友在遊覽故宮的時候,都是直走中軸線,然後通過御花園就從神武門離開了。這樣當然是最節省時間和體力的,但是也是遊客最多,最千篇一律的一種遊覽。故宮就像一本可以走進的歷史書,每座建築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章節,越靠近它就越渴望瞭解更多,那種歷史在眼前流轉的感覺,讓人不禁淚目。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初識斷虹橋

相信很多朋友最初熟識紫禁城的各個宮苑,都是從熱播的清宮劇開始,每到新劇熱播故宮都會人滿為患。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導致客流暴增,那就是冬日裡雪中的紫禁城,這不只要看天氣的變化,還要拼上人品和運氣,才能完成的一件事。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如果,您如我一般每逢下雪都不在北京,那就只能等待官方上圖了,這種抓狂的心情想必很多朋友都體會過。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而初識斷虹橋就是因為雪中的那隻小獅子被網友P上文字,由於已被歲月模糊了稜角,憨態可掬的樣子像極了再打電話的你我,於是斷虹橋成為了下一次進宮的理由。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打探斷虹橋的前世

因為每次走出神武門都會有知識匱乏的感覺,總會有疑點縈繞腦中,所以習慣了進入故宮之前先查找一些資料。斷虹橋,太和門廣場西側熙和門外迤(yi)北,位於武英殿東側的石橋。年代不詳,初定為明初或元代,尚無定論。此橋名稱在明清相關史冊中未見記載,斷虹橋是後世的俗稱。也有學者認為斷虹橋是紫禁城前身--元大都的金水橋,原有三座(虹),明代拆二留一,所以被稱作斷虹橋。

橋身南北走向,長18.7米,寬9.2米,橋面為漢白玉巨石鋪砌,橋兩側玉石欄板浮雕有穿花龍紋圖案,各欄板間設有望柱,兩兩相望,柱上雕刻連珠蓮花須彌座,頂端立有石獅,神態各異,宛然如生。整座石橋用料考究,裝飾華麗,雕刻精美,是紫禁城金水河之上橋樑中最為精良的。橋樑兩端各有披髮神獸,傳說龍生九子,此君行六,名曰“霸下”鱗蟲長瑞獸,喜負重,穩居水波基座之上。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關於斷虹橋的傳說很多,最為廣泛流傳的就是道光帝踢死皇長子奕緯一事。道光帝繼承大統以後,曾對皇長子奕緯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將來能繼承大統,但是奕緯並不上進,在尚書房還無視教習師傅的勸誡,經常被師傅斥責的奕緯已對師傅心生不滿,還放言“我要當了皇上,就先殺了你!”

這事兒道光聽後大怒,並命人傳奕緯前來斥責,道光看著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越罵越生氣,怒火中燒的道光帝,飛起一腳就踢了過去,沒想到正中他的下身要害,就這一腳奕緯便一命嗚呼!事後道光也很後悔,沒想到自己這一腳這麼重,竟然斷送了愛子一條性命,最終以貝子的身份下葬奕緯。後咸豐繼位又追封了這位大哥為隱志郡王,並把載治過繼給了他。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奕緯死後不久,一次道光路過斷虹橋,看到東側從南數第四個石獅子右手抓撓後腦,左手捂著下體,痛苦不堪的樣子,又讓他想起踢死奕緯的情形,不由得心生悔意。隨後便命人取來紅綢將石獅蓋住,想必也是害怕觸景生情。而這被蓋住的石獅,就是前文我們所說的那隻好像在打電話的“網紅”小獅。

民間還有種說法,身處後宮的宮人們如果犯了忌諱就會被責罰,而嚴重的就會被帶出大內走西路過斷虹橋出宮,而這過了斷虹橋就不僅僅是被逐出宮這麼簡單了,很多都是性命不保,所以這斷虹橋也被宮人們稱作“斷魂橋”。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同遊斷虹橋周邊

過了斷虹橋向北,便是紫禁十八槐,這18棵高大的古槐意境幽深,最粗壯的樹幹周長達4.7米,最高處可達21米,最大帽冠可覆蓋半畝地。槐樹一直都是古人十分重視的樹種之一,種植於宮中又被稱為宮槐,王維的《宮槐陌》中便有“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的描寫。

故宮萌獅“打電話”爆紅網絡,堪比網紅卻不改“守護”之心


雖然,單一的斷虹橋和十八槐並不能作為一次故宮遊的全部景點,但是在您見多了各式宮殿之餘來感受一下這斷虹橋的滄桑,以及網紅小獅的憨態也是不錯的體驗。假設這斷虹橋始建於元代,那麼這座橋樑的實際年齡就不止600歲,遠遠高於這座紫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