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昨天下班後順路跟同事小劉一起順路回家時聊天時,小劉告訴我他最近很惆悵,因為孩子的事情,他說:“最近因為兒子學習成績的事情,天天煩得睡不著,失眠,每次孩子考試都不理想,我給他的目標是班級前十名,為了這個目標我報了很貴的補習班,每天一下班就趕緊跑回家,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寫完作業我還要抽查他的課文背誦和英語單詞,放假的時間我還要陪著他複習功課,給他出卷子,買習題幫助兒子學習不缺補漏,我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就都是用來工作和監督孩子學習,可是效果一直不好,從來沒有進入到前十名,反而還經常掉到班級排名的中間,我年輕的時候學習不認真學,不好好學,所以現在沒有什麼能力,我可不希望我的兒子像我一樣,我希望我的兒子去讀清華北大,未來做一個大老闆,不要像我一樣碌碌無為,現在這樣,真是把我愁的睡不著覺。” 聽到小劉說完,我心裡感慨,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小劉這麼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時間精力在孩子上面,孩子一直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是不是孩子在學習這一方面並沒有那麼多優秀呢?


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人人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現在社會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上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還有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去代替自己彌補沒有完成人生目標,按照家長自己的想法去強加給孩子家長們的選擇不一定是孩子本身願意的選擇,家長脫離實際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為孩子制訂的目標,往往會起到物極必反的作用,還會給孩子心裡添加巨大的壓力。


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我們一起列舉幾種家長的通病

第一類是繼承型,我如此優秀我的孩子也一定不能差,這是一些成功的家長的教育觀念,他們經常被別人覺得是成功人士,貼上了成功人士和榜樣的標籤,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成功了,那麼他們孩子也必須像自己一樣優秀才行,我的孩子一定不能差。

第二類是彌補型,家長在年輕時成為自己想做而未能做到目標或者理想,希望孩子來彌補,有的父母會認為,他們小時候沒有這個機會,現在孩子有了這個機會,所以他們就希望孩子來完成家長當年的願望。


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第三類是對比型,總是希望自己孩子比別人的孩子要優秀要好,超過別人的孩子,總是對孩子強調別人的孩子多好,總是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


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任何事情太過用力就會物極必反

家長的初心也許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得到的話容易使性質發生變化,芬蘭人對孩子的教育跟中國不一樣,他們從來不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去對比,只專注於自己的孩子,並且不會給孩子任何未來的規劃和指引性,會觀察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來幫助孩子,只要是合理的就從來不會進行過多的干涉孩子的意願,這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孩子也不可能會成成為父母一樣的複製品,或者替代品,也不是父母心中未完成願望的繼承者,所有父母的願望也好,期望也好,目標也好,對孩子們來說這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和約束,會限制孩子的健康成長,壓制孩子的創造性和可能性。


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因材施教,更有利於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們應該根據孩子類型進行因材施教,不一定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或者培訓班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進行選擇,而不是按照我們家長的個人意願,根據孩子的類型來選擇興趣班和補習班,不僅孩子可以更好的的投入到學習的樂趣當中,是孩子把學習變成樂趣的時候,這樣學習效果才會事半功倍,而且家長們付出的努力才會得到回報,還可以增進父母們和孩子們之間的關係和感情,所以不僅在學校教育中要求老師們因材施教,在家裡家長們也要根據孩子類型進行因材施教的教育。


總覺得自己帶娃太累!其實是你不敢承認,孩子並沒有那麼的優秀


像小劉這樣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共有的一種心態。從孩子還是胎兒的時候,家長們就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長大了可以出人頭地,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和做父母的苦心,但是過度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但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發展,還有可能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