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孩子步入未來世界的“成長剛需”

少兒編程-孩子步入未來世界的“成長剛需”

“你知道steam教育嗎?”

“不知道。”

“編程呢?”

“不知道。”

“那機器人呢?”

“是不是樂高那樣的?”

這是我們老師與家長出現最多的對話。

關於“少兒編程”這個話題是否聽上去讓我們感覺很高大上,但實際上我們要了解到,少兒編程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多麼遙遠,多麼遙不可及的一個學科,它並不是像科學家一樣站在金字塔上創造發明,而是一種學習的基礎。

編程與畫畫有著共同之處,美術老師會要求自己的學生用不同的角度觀察被畫的對象。很多學了美術的人之後,發現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和之前是不一樣的,能夠注意到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質感,以及喜歡用變化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尋找它在不同平面上給人的形狀,編程與此相似。

少兒編程-孩子步入未來世界的“成長剛需”

就如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移動支付和社交軟件,這一類應用的產生都是建立在編程之上的。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便捷生活,都是在編程基礎上轉化過來的社會性轉變。

對於編程來說,並不是非要你技術有多高,操作性多強,關鍵是你必須要有思維的創造性。

而少兒編程為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因為孩子們的思維創造性是最強的,他們所描繪出來的藍圖也是最宏偉最好玩的。你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世界裡,成年人與孩子們之間的思維不同。

少兒編程-孩子步入未來世界的“成長剛需”

如今,時代技術爆點層出不窮:AR(增強現實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AI(人工智能)等等都向我們宣告了新時代的到來。機器越來越強大,我們人類要贏過機器,就只能在創意能力和想象力方面突圍,而編程的邏輯還有助於開拓思維,激發人類更多創造力。所以編程不僅能讓我們去操控機器,還能幫助我們不被機器所操控。

尤其是對於成長在今天的孩子們來說,電腦就和書本、畫筆一樣,是日常學習和生活的普通工具,學習編程正是學習運用這些普及於生活的科技工具表達自己創意的過程。而且隨著AI技術逐步滲透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就更多地需要掌握“編程”這一項技術來與“人工智能時代”溝通。掌握這一通行語言,就好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了英語一樣。正是因為如此,編程教育已和英語、國學等一樣正式進入K12(基礎教育)賽道,在奧數遭遇政策壓制的境遇下,它很可能成為其中的一匹新的黑馬。

/////

當然我們也要知道,編程的程序不可能在路上是一帆風順的,就算你學習了少兒編程,但是在編程的這條路上你也要吃很多的苦,但同樣的,也鍛鍊了孩子們在失敗後如何面臨失敗的這份勇氣。

這是少兒編程的一種獨特性,少兒編程的出現,讓我們在未來的社會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未來社會中也有著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在等待著我們,就像我們很多年前想象不到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一樣。

少兒編程-孩子步入未來世界的“成長剛需”

早在 60 年代,帕普特就在思考,怎麼才能讓電腦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讓孩子成為電腦的主宰。為了讓孩子能用電腦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帕普特發明了 LOGO 編程語言,這一語言非常簡單,任何一個小孩一天就能學會。

在 LOGO 的世界裡有一隻小海龜,你可以通過輸入指令,讓海龜在畫面上走動,可以向上下左右,或者是按照你指定的角度移動。你還可以讓小海龜以加速或減速移動,也可以讓小海龜重複某一個動作。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名青年記者聽了帕普特的演講,受到帕普特的啟發,由此改變了他對計算機的認知。第二年,這個年輕記者拿著MIT的獎學金,參加了帕普特的研討班。

這個青年記者就是後來的“Scratch 之父“—— 米切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

作為帕普特理念的繼承者,瑞斯尼克在 LOGO 的影響下,推出了更先進的面向兒童的編程語言——Scratch。Scratch的首個版本是於 2007 年發佈的,建立在 LOGO 的理念與樂高機器人編程工具基礎之上。

少兒編程-孩子步入未來世界的“成長剛需”

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另外一個趨勢是受眾越來越年輕。研究表明,僅僅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掌握計算機編程的概念。不過,要教還不認識字的孩子們學習編程,程序中就需要避免使用文字。在Scratch Jr 和 Code.org 的第一階段課程中,都使用圖標替代了文字。

可視化編程教育的另一種實現形式,是讓孩子們看見自己的代碼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這將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這就是機器人編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