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暖氣的古代 窮人富人皇家人都是怎麼取暖的啊?

大家都知道,冬天的時候鑽出被窩是一項非常艱難的挑戰,寒冷讓人和床形成了一個牢固的共生關係。開著暖氣,躺在被窩裡,是冬天最可怕的舒適陷阱。


暖氣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是家中必備的取暖設備,但在古代沒有暖氣的時候,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取暖的呢?

首先,冬天沒法耕作和收穫,家家戶戶都要靠之前收穫的糧食過冬,一旦遇到荒年,小戶人家的冬天就很難熬了,把種子糧吃掉導致來年沒法耕種都時有發生。

其次,古代是不能用煤炭的,因為那個時候沒有脫硫煤,一般的煤炭燒起來是有毒的,生火的材料有限。


最後,冬天因為天氣寒冷,很容易生病,尤其是感冒,在古代感冒是可以危及生命的大病,對於年邁體衰之人來說,冬天是個難以跨過去的檻。


古代人在地位上分三六九等,在取暖方式上也是如此的。窮人、富人、皇家取暖方式都不一樣。無論在哪個年代,窮人的日子是不好過的。

窮人家的取暖方式

條件貧苦的人會在家裡用土造一個大的空心土敦,用於冬天的取暖,後來演變成火炕。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 窮人富人皇家人都是怎麼取暖的啊?

80後對炕這個名詞還多數有印象的,至今在北方農村也還有用炕的家庭。


古代家庭條件稍好些的平常人家中會有銅或鐵值得盆子,冬天圍繞著火盆取暖。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 窮人富人皇家人都是怎麼取暖的啊?

富人家的取暖方式

富人家在蓋房子的時候,用銅來當頂樑柱,銅柱中間是空的,冬天的時候把燒紅的碳,倒入銅柱中,銅柱受熱,使室內空氣熱起來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 窮人富人皇家人都是怎麼取暖的啊?

富貴人家平時常還用到銅製手爐或足爐取暖。

手爐用來暖手,精巧玲瓏、形狀多樣,裡邊放火炭或尚有餘熱的灶灰,爐外加罩,還可放在袖子裡暖手,又被稱為“暖手爐”“火籠”。而今,在浙西農村一帶,有些人家還習慣燒個火籠,裡面是柴灰覆蓋著燒紅的碳。冬天,孩子們帶著它去學校焐手焐腳。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 窮人富人皇家人都是怎麼取暖的啊?

足爐比手爐大一些,是用錫或銅製成的一種扁瓶子,裡面灌熱水用來焐腳,可隨身攜帶,也能放入被窩中,故此又稱為“腳婆”“湯媼”。

皇家人的取暖方式


皇家人的取暖方式非常奢華。漢代時,皇宮內建立了溫室,專門讓皇帝在冬天居住用的,以花椒為泥做保溫材料塗壁,已經是非常奢華了。因為那時的花椒價值可以與金子相媲美了。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 窮人富人皇家人都是怎麼取暖的啊?


古時的宮廷建築師們,還採取科學的方法為皇宮供暖。如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夾牆,俗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於殿外的廊簷下,炭口裡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著夾牆溫暖整個大殿。為使熱力循環通暢,在火道盡頭設有氣孔,煙氣由臺基下出氣口排出。這種火道還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宮殿內其他人睡覺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與暖閣,使整個宮殿都感到溫暖如春。


此外宮殿內的門簾、軟硬博縫(用以填塞門窗縫隙,現在在故宮等處還能見到)、手爐等是宮內冬季必不可少的防寒保暖之物,在宮殿內用板壁隔出的套間稱為“暖閣”也是因減小室內面積便於保暖而得名。

但是,對於古人,這就是個需要嚴陣以待,隨時可能睡過去就起不來,必須艱難熬過去的一個季節。

所以,有機會生在現代,真是莫大的幸福了。


對於各種穿越文,光是口音、身份、文字這些問題,就足夠讓大半穿越者剛穿過去就撲街了,一來就混得風生水起,完全不現實。


你還知道古代哪些過冬的方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