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砍”28刀才死?說出來脊背發涼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砍”28刀才死?說出來脊背發涼!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砍”28刀才死?說出來脊背發涼

古代行刑,非常講究,但拿“殺頭”一項來說,刀具就有無數種。清代最出名的,除了大將軍還有一個五件套,名字分別叫大爺二爺三爺四爺和五爺。根據名稱不同材質也不一樣,斬的對象也不一樣。比如,大爺就專門只斬官員。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什麼必須要用鈍刀?

1898年9月28日,維新人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在北京菜市口被處斬,史稱''戊戌六君子''。根據野史別籍記載,行刑用刀是“大將軍刀”,乍一聽,刀名威猛剛勁,實則刃鈍刀重,非刀中上品,不利格鬥,僅屬宣威洩憤,以儆效尤的行刑刀具。一般死於此刀下之鬼不多,僅限於砍斫悖逆篡朝之臣。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砍”28刀才死?說出來脊背發涼

行刑開始,劊子手祭過天地之後,口含烈酒噴灑刀上。今日這口刀不一般,名曰“大將軍”。雖名字威武,但卻是一口鈍刀。清朝之時,劊子手在行刑前幾天,犯人家屬需送一定錢財和酒兩壺,雞一隻,魚一條。收到這些規例,劊子手會在行刑之時,用快刀,給犯人一個痛快。但若上司有命令或者家屬財物沒有及時送到,那麼這個犯人就需受受罪,劊子手會用短刀施刑。百姓最愛看的就是鈍刀施刑,他們認為一刀下去,頭顱斬下,毫無意識,不如慢慢折騰,在犯人哭嚎聲中找尋樂趣。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砍”28刀才死?說出來脊背發涼

其中最有名視死如歸的譚嗣同被排在了第五個,換做一般人看到前面幾人的慘狀,自然體會痛苦要深刻,而他卻並不為所動,極有膽氣。據說他被“砍”了28刀才死,當時場面極為殘忍,留下“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命詩。最後還喊出了歷史上出名的:“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