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創造安康新“硒”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復。

安康市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區。近年來,安康市委、市政府積極探索、不斷實踐,把富硒產業確立為全市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首位產業和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按照“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思路,持續在基地建設、園區培育、科研支撐、品牌打造等方面聚力。富硒食品產業連續6年實現30%左右的高速增長,目前安康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0%以上來自富硒特色種養收入,70%以上的貧困群眾依靠富硒產業脫貧。

富硒產業在保持安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省第一方陣,全省目標責任考核“四連優”中居功至偉,已成為安康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融合發展 打造綠色循環新樣板

按照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硒+X”戰略,初步形成了以園區承載為支撐、特色農業為基礎、綠色工業為主導、三產示範為引領的融合發展產業體系。著力提升“硒+農業”。堅定走現代生態綠色循環富硒農業發展之路,把園區作為加快發展的平臺和載體,推動資源集約、產業集聚、循環發展。目前,安康市建成各類現代農業園區1107個,建成富硒產業基地520萬畝,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86處、面積73.39萬畝,認定有機農產品基地15處。

持續做強“硒+工業”。培育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45家,開發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礦泉水等70餘個品系,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富硒礦泉水生產基地,安康國家級高新區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全國首個國家新型工業化富硒食品產業示範基地。

穩步開發“硒+旅遊”。推進富硒產業與休閒旅遊、健康養生深度融合,創建生態富硒循環農業示範鎮12個、示範園60個,形成了“漢江畫廊、茶歌紫陽”“畫裡瀛湖、夢中水鄉”等富硒精品遊。

創新支撐 打造富硒科研新高地

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富硒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相繼建成“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富硒產品開發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國家級富硒產品科技創新孵化器”等4個“國字號”科研機構,創建了3個院士工作站、18個專家工作站。成立了學術委員會,組建了17個富硒科研創新團隊,構建了“國家級首席專家+地方學科帶頭人+科研推廣單位+現代經營主體”協同創新產業發展體系,每年面向全國公開徵集富硒有關科研課題,下達科研項目資金,服務全國富硒產業發展。

品牌推動 塑造富硒產品新形象

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策略,建立富硒產品質量追溯信息系統,印發《富硒產業品牌建設實施方案》,重點圍繞富硒茶、富硒水、富硒豬肉、富硒核桃、富硒魔芋等六大產業大力推進公用品牌建設,“安康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取得認證併入選2019年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強化品牌宣傳,參與舉辦第六屆環境中硒與健康國際會議,中國硒產業(S20)峰會第一次會議等重要國際國內重大會議,擴大安康市在富硒產業行業的影響力。在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建成國內一流宣傳展示窗口,製作了《中國硒谷·陝西安康》宣傳片,組織企業分別深入長春、上海、宜春、成都、廣西等全國各地開展富硒產品“三年百市百店千點”送健康消費扶貧活動,全面提升安康富硒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

凝聚合力 健全富硒產業發展新機制

2019年設立了安康市富硒產業發展辦公室,作為安康市政府組成部門,負責全市富硒產業發展工作。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24個責任單位為成員的富硒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先後出臺《安康市國家級特色(富硒)高效農業院地合作示範區總體規劃》《安康市富硒產業總體規劃》《安康市富硒產業發展2017-2020年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措施。同時,各縣區成立了領導小組並明確了富硒產業工作部門,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富硒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2019年,安康市富硒食品實現增長14.5%,產值近550億元,富硒產業綜合產值已達700億元。

2020年,安康市將集中謀劃10項重點工作,全面推動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富硒產業綜合產值向千億元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