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當人對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熱望,卻碰到了這個非人的毫無意義雜亂無章的世界,荒謬就產生了。

-- 加繆

《局外人》是20世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成名作。加繆寫成這本小說時,只有26歲,小說一經問世,便風靡全球。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默爾索的人。故事開篇,默爾索的母親在養老院中去世,他接到院長的電報,去參加母親的葬禮,在整個葬禮過程中,他對母親的死亡與常人所表達出來的悲傷不同,默爾索表現出來的是冷漠淡然:母親的死亡,他沒有悲傷,甚至還在母親的棺木前喝咖啡、抽菸、與人攀談,似乎棺木中躺著的只是一位路人。

葬禮的第二天,他還和女友出去看喜劇電影、游泳、做愛,更是沒有表現出來丁點的悲痛。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時間一晃而過,默爾索有一天和朋友去海邊渡假,在遊玩的過程中與幾位阿拉伯人發生衝突,朋友給了他一把手槍護身。那場衝突被化解後,默爾索獨自出來在海邊溜達,沒想到又碰到了其中一位阿拉伯人,在陽光的照射混合著海平面反光的作用下,默爾索暈乎乎地向那位阿拉伯人打了一槍,隨後又補射了四槍,將其打死。

在法庭的辯護中,他向法庭解釋,他之所以殺人是因為太陽晃眼,他精神恍惚,以至於錯誤殺人。法庭覺得這解釋匪夷所思,審判發展下去,他在母親的葬禮上冷漠的表現被挖出。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眾人的眼裡,母親葬禮上的冷漠表現比他開槍殺人更讓人憤怒,最後他被判決死刑,原因不是他殺了人,而是因為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表現出來應有的悲傷。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說實話,加繆的這部小說並不好理解,一個母親剛剛去世的人,能坦然地和女友去看喜劇電影?一個向別人連開五槍,真的只是因為太陽的關係? 一個人真的會因為在母親的葬禮上表現不得體而被判處死刑?這也太不可思議,加繆在這本書中想表達的是什麼?

很多人解讀說這本書是加繆哲學思想的體現,加繆為了闡述他的哲學思想“荒誕”,特意塑造了默爾索這個與社會規則格格不入,只求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在這個世界上真實生活的人。

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能對理解小說有任何幫助,理解小說的關鍵是加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的來源是什麼?我想我們只能回到加繆的童年以及加繆寫作這部小說時的社會大環境中去尋找答案。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今天的文章,唐蘇就從三個方面來解讀一下這部經典作品:

01、理解加繆的成長經歷和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是理解本書的關鍵

02、加繆的哲學思想:世界是荒誕的,但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

03、這部小說對現在的我們有何啟發?

01

理解加繆的成長經歷和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是理解本書的關鍵

加繆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父親在他一歲時去世,家庭從此陷入貧困。他自小和目不識丁且耳聾的母親,還有惡毒的外婆一起生活。家裡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報紙,沒有書,沒有收音機,幾乎沒有客人,陪伴他的唯有那地中海明媚的陽光和廣袤的海洋,後來得貴人資助才開始了讀書生涯。

雖然他以後當上了職業記者和作家,但是一個人的童年是他人生的底色,加繆的童年塑造了他。

22歲時, 加繆在日記本的第一篇寫下:“ 一窮二白地過上若干年,就足以創造全部的敏感性。”

加繆成長的過程中,他和親人之間的感情是很淡漠的,艱難地生活導致了他沒有從自己的親人那裡得到足夠的愛,當然加繆心中也不會對她們有太過熱烈的感情。回到小說中,我們就不難理解,默爾索為什麼對母親的去世沒有悲痛。

這也並不是說默爾索不愛母親,他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流一滴眼淚,但他卻清楚地記得母親葬禮那天的每一個細節:清新的泥土味、 戴著寬邊圓頂軟氈帽的貝萊茲先生、零星散落錯落有致的小房子、紅綠交雜的土地……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只是默爾索情感表達方式與常人不同,他對母親的思念是淡然的,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對母親點點滴滴的回憶。

如果默爾索是一位世故圓滑的人,懂得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他可能會大聲哭泣表達對母親的留戀,但默爾索偏偏是一個從來不會說謊,對他人的評價毫不在意,只想真實生活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作家張愛玲,張愛玲的母親在她五歲離婚,遠走海外,張愛玲跟著父親在花園洋房裡長大,她的成長過程中,同樣缺失母愛。縱觀張愛玲的作品,母親一直是一個負面形象,比如《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再比如《半生緣》中顧曼楨的母親。

加繆與張愛玲一樣對母親有著複雜的感情,既恨又愛,恨表現在他們作品中對母親冷淡的態度或母親負面的形象,愛則也表現在這裡,他們會把母親寫進自己的作品裡,說明他們時常想起母親。總的來說,母愛對於他們有缺失,有遺憾,他們對母親的態度愛恨交織,與普通人相異。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再次我們來看看加繆寫成這本書時的時代背景。

1939年,加繆從老家阿爾及利亞到了法國,開始了《局外人》的創作,這個時候的法國正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但這次大戰對法國人民來說沒有《道德經》中所描述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兵之後,必有凶年”的景象,因為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法國軍官和政客為了避免生命的無謂傷亡,理性地選擇了早早地投降。

《存在主義的咖啡館》這本書中是這麼描述當時的法國:

在宣戰後的第一天, 她(波伏娃)曾在巴黎四處走了走, 驚訝地發現一切看起來竟然還是很正常, 只有幾處異樣: 警察會帶著裝在小袋子裡的防毒面具上街, 而當夜晚降臨時, 很多車的大燈像藍寶石一樣在黑暗中發著光, 因為作為燈火管制的預防措施, 所有車燈的燈罩都被塗上了顏色。

一邊是血雨腥風、硝煙瀰漫的戰場,一邊是秩序井然、一切如常的巴黎街頭,人們的感覺是撕裂的,正是這種戰爭中的“正常”才讓人們感覺到了怪異。加繆就在這種狀態下,躲在房間裡創作了“荒誕三部曲”,“荒誕三部曲”的第一部就是《局外人》。

在《局外人》中,加繆通過默爾索這個人的經歷,闡述了它主要的哲學觀點:人類的存在是無意義的或者說是荒誕的,這個主題在那段時間裡看起來似乎順利成章,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局外人》一出版就暢銷全球,因為它代表了一代人的思想。

02

加繆的哲學思想:世界是荒誕的,但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

小說的第一部分描述的是默爾索母親的葬禮以及他殺人的經過,在這部分中有幾個小細節值得注意。

① 第一個細節是在母親的葬禮上,院長對於默爾索把母親送到養老院養老這件事是這麼評價的:“您不用解釋, 親愛的孩子。 我看了您母親的檔案, 您無力負擔她。 她需要有人照料, 您的薪水又很微薄。 總之, 她在這裡更快活些。”

當時的社會中,把母親送到養老院養老被視為一種不孝,也經常有人因這事在背後對默爾索指指點點,但是院長在這裡對他表達了充分的理解,也就是可以這麼認為,院長支持他這個行為。

② 第二個細節是他走進母親的停屍間,守門人想打開棺木,讓默爾索最後再看母親一眼,但默爾索拒絕了。守門人問他為什麼不願意,默爾索說不知道,守門人接著說了一句:“我理解!”守門人後面給默爾索送來了牛奶咖啡,還和他一起抽菸聊天。

雖然默爾索的表現在這裡有些不合常理,但是守門人在這裡並沒有責怪他,也像院長一樣對他表示了理解。

③ 第三個細節是葬禮第二天,默爾索和情人瑪麗一起游泳、看喜劇電影、擁吻做愛。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但是這些所有在葬禮上以及第二天表現出來對默爾索十分同情和理解的人,到了小說的第二部分,默爾索因殺人入獄面臨判決時,他們對同一件事情,卻表達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① 院長在法庭上說,默爾索的母親曾埋怨默爾索把自己送到了養老院,並且他驚訝於默爾索在葬禮當天表現出來的冷靜,他說默爾索甚至不願意看媽媽一眼,在葬禮上沒有哭泣,下葬後立刻就走了,沒有在媽媽的墳前致哀。

② 守門人說,默爾索不想見一見媽媽,說默爾索抽菸、睡覺、還喝了牛奶咖啡,卻沒提他曾和默爾索一起抽菸,也沒提他曾說過他理解默爾索。

③ 審訊到了瑪麗,瑪麗承認了所有她在葬禮第二天和默爾索做的事情,唯獨沒提到那天默爾索還帶著黑紗。但說完之後瑪麗大哭起來,她哭著說,“說情況不是這樣的, 說還有別的事情, 剛才那些是別人逼她講的違心話, 說她非常瞭解默爾索,默爾索沒做過任何壞事。” 但執達員在庭長的示意下把她拖了出去,繼續審訊。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對一個殺人犯的審訊沒有專注在他犯下的罪行上,卻把這些和案件毫不相干的人召集起來作證,來證明默爾索是一個不遵守社會規則、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人,這個世界還不夠荒唐嗎?我們在這樣的世界裡生活又有什麼意義?更何況,小說在這裡還告訴我們了另外一些事實:

① 默爾索因為這些“沒有遵守社會規約”的行為,被送上了絞刑架,以至於加繆在後記中這麼總結默爾索的一生“ 在我們的社會里, 任何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處以死刑。 ”

② 默爾索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表現出來應有的悲傷,是背離社會規範,但這些說話出爾反爾,可以根據不同的形勢,說不同的話的人,卻都成了良好公民。

③ 法庭所謂的審訊不是在明辨是非,他們也不過是在為自己的觀點找證據,法庭認為默爾索有罪,所有人的證詞都要證明這一點,提出一點異議的瑪麗,被拖出了法庭。

看到這些事情我相信作為讀者的我們都感到了世界的荒誕,更感覺到了對生活的絕望,但如果加繆只是在控訴這個世界,也就沒有了我們現在認識的加繆,“世界的荒誕性和虛無”只是加繆哲學思想的起點

加繆說:“ 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 而恰恰是一個開始。”

加繆認為,人在在面對機械且艱難的現實生存時,每天都要按照一個一成不變的呆板模式來生活——就像我們現在很多人為了生計都要過這種“坐在格子間裡,朝九晚六”的生活,人必然會問“我為什麼要活著?”、“這種日子什麼時候能到頭?”、“我每天過著這種乏味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從而產生對世界、對生命的荒誕感。

但其實當我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已經不是一部循規蹈矩的生存機器了,正如加繆所說:“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在《局外人》的最後,即將被送上行刑架的默爾索說:

長久以來第一次, 我想起了媽媽。 我感覺自己理解了, 為什麼她要在晚年找一個“ 未婚夫” , 為什麼她玩起了“ 從頭來過” 的遊戲。 那邊, 那邊也一樣, 養老院裡, 一個個生命行將消逝, 而那四周包裹著它的黑夜, 如同一場憂傷的間歇。 如此接近死亡的時刻, 媽媽也該感到解脫, 並準備好把一切從頭來過了。 沒有人, 沒有人有權利為她哭泣。

是的,無論生命或者世界給我們的是什麼,我們都要學會坦然接受,因為我們活著,好好地活著,努力地活著就是對“荒誕世界”的最有力的反抗。默爾索的母親在生命行將消失時,依然在養老院找了一位“伴侶”從頭來過,默爾索在生命的盡頭,也準備好了把一切從頭來過,尚且擁有生命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生命呢?

03

這部小說對現在的我們有什麼啟發?

《局外人》這部小說讀完,內心有很多的感慨,對於世界、對於生活又有了新的理解,默爾索並不是孤單的,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在某種意義上都是默爾索,因為世界並不為我們個人的意志而轉動,就像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對生活都有困惑。

但默爾索荒誕的一生並不是在向我們控訴世界的無理和虛無,他是在教會我們應該如何活著。

我想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珍惜我們的生命,然後努力生活、活得精彩,做個“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卻依然熱愛它”的勇士。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① 珍惜生命:生命從無僥倖,來日並不方長

關於珍惜生命,似乎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但我們真的學會了嗎?我看未必,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一些讓人聽了唏噓不已的新聞在被報道。

河南沁陽一位19歲的男孩,從18層的樓頂一躍跳下。他像花兒一般正在綻放的生命就這樣在一瞬間結束了,留給這個世界的只是親人的淚水。

福建三明一位女司機開車34分鐘看了30次手機,最後車輛失控撞上隧道,她當場死亡。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能值得一個在開車的人平均一分鐘看一次手機?上帝在她第30次看手機的時候,終於沒有了守護她的耐心。

浙江金華一位男子,酒後騎摩托車,途中發生人傷車損的單方交通事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這一項項事故都在向我們表明,人們對自己的生命是多麼不在意,我們都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但真實的情況是,“黑天鵝”事件無處不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幸運。

作家格總分享過一個故事:

我一個北京的朋友講過,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父親就叮囑過她,等地鐵的時候必須貼著牆站。

北京地鐵建得很早,那會兒的地鐵是沒有防護欄的,所以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有人從站臺墜進地鐵的事故。

有的是自殺,有的則是別人推下去的。

爸爸說:地鐵站裡邊兒,你不知道有什麼人!有神經病呢,有喝多了呢,還有成心給社會亂的呢!你不知道!不知道就得讓著,別給人機會,貼著牆站最安全!

我想說,這位父親的叮囑,真的是一種智慧,就像古人所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所以,多一分小心與謹慎,少一分僥倖與自負,不要問喪鐘是為誰而鳴,它就是在為你而鳴。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② 努力生活:生活從不辜負那個努力的人

村上春樹說:“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不過是要努力奮鬥,使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這讓我想到了劉濤,那個昔日嫁給“京城四少”之一王珂的美麗女子,以為嫁入豪門,這一生就可以風光無限,但2008年金融危機來臨,王珂一下子從“鑽石王老五”變成身無分文、負債累累的“丐幫幫主”。

面對經濟危機,昔日親人好友的反目背叛,王珂患上了抑鬱症,長期靠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2013年,劉濤在微博上發表長文《底線》自曝了婚後坎坷的生活,其中提到了一個細節,在劉濤分娩那天,王珂因長期沒有服用藥物,突然不省人事,昏倒在地,醫生百般搶救才把王珂從死神手裡奪了過來。

面對如此的生活,如果說一個女子沒有絕望過,沒有動過離開的念頭,那肯定是騙人的,更可況她有顏值有身段,外邊不乏追求者,但是劉濤選擇了留下來,努力面對。

她開始瘋狂地拍戲,開公司,幫助老公還債,讓王珂一點點好起來。

風雨過後,劉濤面對採訪時說:“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好,但是也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糟。其實生活就是很平淡的,但我覺得還好,我非常有勇氣去面對生活、面對現實,而且我也覺得我們很努力。”

豆瓣9.1《局外人》:世界很荒誕,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有力的反抗

③ 精彩生活:忙碌不變的生活裡請給自己一點儀式感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需要儀式感?”

答主@林木然的答案獲得了10萬贊,他說:

“人生於世,就像在一條漫長的暗黑河流裡漂泊。

而所謂的儀式感,大概就是人類於這河流上建造的閃閃爍爍的小燈塔。

靠這些燈塔,我們才能標定我們的存在。”

加繆在“荒誕三部曲”第二部《西西弗的神話》中把我們每天庸庸碌碌的生活比作西西弗一日不停歇地推上山頂的石頭。

西西弗的石頭今天推上山頂,第二天還會掉下來,西西弗就這樣日復一日重複著這“推石頭”的單調生活,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一個人,過得又何嘗不是這種生活呢?

只是這“石頭”的形式變了,變成了朝九晚五的上班,而在這些庸碌的生活裡,儀式感就是在提醒我們去擁抱那些曾被忽略的美好。

這儀式感不需要複雜,花費太多,可能是為心愛的人買一個生日蛋糕,可能是每週給遠在故鄉的父母打一個電話,可能是每晚和愛人互道晚安,儀式感融入生活,又讓每日的生活變得不凡。

雪萊說:“人生,這偉大的奇蹟,我們歎為觀止,只因你是如此奇妙無比。”

願你能活得和樂、精彩!

唐蘇今天的解讀就到這裡了,希望你能有所收穫,記得關注 @遇見唐蘇 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