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十年,何處是歸途!

一轉眼,來北京已經整整10個年頭了,雖然不願承認,可那個“漂”字還是在某一刻以很立體的姿態出現在了心裡最薄弱的那個地方!

那天和朋友聊天,聊起那些熟悉的地方,聊起小時候的村莊,聊起揮灑青春的小縣城,還有這個已經呆了10年的超級大都市——北京,心裡忽然就呆了:我最熟悉的到底是哪裡?哪裡能讓我產生真正的歸屬感?

漂泊十年,何處是歸途!

是那個出生的小村莊嗎?

初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踏出過那裡,那裡裝著我一整個彩色的童年。橫穿村莊的小河裡裝著我夏天光腳丫摸的魚和冬天裡河面滑冰掉在冰窟窿裡溼透的鞋子;村莊後面的山坡上回蕩著秋天裡和小夥伴摘果子遇到小黑蛇的驚呼;二叔家屋子後面的樹林和田地裡還長著小蒜苗等著我們放假了去刨出來包在包子裡吃……一切都像是昨天的事。

可這裡還是我所熟悉的家,是那個我可以歸屬的地方嗎?

或許可以,可是這裡熟悉的面孔越來越少,年老的長輩一年比一年少,一起長大的夥伴全都在縣裡市裡或者別的什麼地方定居,那些比我小或者後來嫁過來的人——好吧,就算遇到了他會以為我是外來的,我也以為他是別村的。

歸屬?能夠歸屬的或許只剩了那一口還算地道的鄉音吧!

漂泊十年,何處是歸途!

那麼,是那個我生活了10多年,至今父母定居的小縣城嗎?

我曾經以為是。在我印象裡,它從南到北步行40分鐘,從東到西步行半個小時,主幹道的每一家商店我都去過,犄角旮旯裡的特色小店我也都光顧過,還和姐姐一起把城裡大大小小所有的飯店都吃過一遍。那時候要去哪裡閉著眼睛出門都不會走錯。

可是現在,表妹說要出門接人,我坐在車裡陪著她把人接回來了都不知道她停車的地方是哪裡;哥哥說要帶我回老家一趟,出了小區我就懵圈了,走出去好幾裡地了我都沒反應過來哥哥是從哪個路口出的城,只看到一路的高層小區一個挨著一個,哥哥說他走的是外環。

“外環?”

離開的10年這座小城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變化不只是在小區口多了幾家快捷酒店,建了兩個高層小區,她已經是一個全新的她了。而我,真的很多地方不認識,很多地方沒去過!在這裡,能夠歸屬的或許只有這一絲割捨不斷的親情。

漂泊十年,何處是歸途!

那歸屬的是這個呆了10年的北京嗎?記得剛到北京的時候,任職的公司要在亦莊開分公司,我寫文件的時候把亦莊的亦字寫錯了,當時的老總順嘴問了我一句“你來北京多久了,怎麼連亦莊都不知道?”是的,那時候我不僅不知道亦莊,連和我們一街之隔的西單在哪裡都不知道。

10年過去,我不僅知道了亦莊怎麼寫,還去過了,還有很多地方也都知道了,去過了。從西城區的各個大小衚衕到國貿的各個主要商區,也都去過了。很多地方還很熟悉,可這樣我就屬於這裡了嗎?

10年來,老城區的紅牆綠瓦琉璃磚更鮮豔了,新城區的高樓大廈玻璃牆也一直都很明亮,可熟悉的卻只有每天穿梭擁堵的車流和擁擠的公交地鐵,那個揹著揹包從你身邊匆忙走過的人你並不熟悉,那個早高峰和你緊挨著站在一起的人你也並不認識,甚至那個每天微信裡準時跟你說“早安”的人你都已經記不起來是在那裡添加的了。

在這裡,能夠歸屬的只剩了那份為理想拼搏的勇氣。

漂泊十年,何處是歸途!

“漂”,除了這個字,還有什麼能夠形容這種狀態?!那一刻,我心酸了!

正在這酸楚準備蔓延的時候,電腦桌面的微信閃了,是一位前同事姐姐:

“**,晚上有空嗎,要不要一起吃個飯討論一下假期的安排?”

“好啊,哪裡吧?”

……

約好飯局,我的心忽然開朗了。在這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城市,我有太多的人不認識,但是那有什麼關係,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開心,一起奮鬥,夠了!

漂泊十年,不管是那個小村莊還是小縣城,又或者是這個大北京,不管在哪裡,我都有親人有朋友有牽掛,也不管去哪裡我都會用到一個字“回”,“回家”、“回北京”,這個字本身就代表一種歸屬。

漂泊十年,何處是歸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