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看人品,探討北宋皇后兼太后劉娥的情商

待人看人品,探討北宋皇后兼太后劉娥的情商

熱播電視劇《清平樂》中宋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的形象給觀眾留下印象深刻。

傳統戲劇中,劉娥形象並不佳,著名的“狸貓換太子”早已將她定格為“奸妃”“惡後”的反面典型。

但正史中,劉娥形象正面得多:後世稱其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我們可以解讀為“有才又有德”,即“德才兼備”。或者說至少可以認為她“有才且不缺德”。

劉娥據說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也可能是後來為掩飾她低賤的身份,故意加封的),但實際上從小生活在社會低層(自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這樣的經歷,對於普通人,特別是生活的弱者,可能會自卑內向,自我認可程度低。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輸在起跑線上”。

待人看人品,探討北宋皇后兼太后劉娥的情商

但對於生活的強者,這樣的人生經歷則是一種非凡的歷練,即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劉娥明顯屬於後者,即那種愈挫愈勇的強者,所以當她後來進宮,不容於“公爹”宋太宗,被趕出宮、寄住在指揮使張耆家中的時候(又一次寄人籬下),雖然一住就是十幾年,但她並沒有消沉,而是“飽讀詩書”,努力提升自己,為後來臨朝稱制,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

劉娥,性格上屬於強者;有才幹,有學識,智商方面肯定也很出眾;同時德行上也還可以。

她在情商方面有什麼出色之處呢?我們不妨看看她在待人接物方面幾個獨特之處:

1,她和宋真宗趙恆的“愛情”本身是一個傳奇:二婚,出身卑賤,這些天然劣勢絲毫沒有動搖趙恆對她的“愛”,而且時間長久,從王子開始到登基稱帝,趙恆都沒有因時間流逝而消磨對她的感情。

這是為什麼呢?

按現在的話說:愛情沒有理由,對上眼,來電了,就會魂縈夢繞。因為劉娥也有吸引趙恆的“硬件”:年輕貌美,能歌善舞,同時行走江湖的閱歷,肯定對長年深居廟堂的趙恆有異樣的感受。

但這些肯定還不夠,因為帝王身邊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同時見異思遷又是帝王的專利。那麼劉娥還有哪些特質令趙恆離不開她呢?

前面說了,劉娥因飽讀詩書,因此有了非凡見識,在輔佐宋真宗治國理政方面出了大力。這一點和武則天相類似。

還有,據正史記載:劉娥不嫉妒,不喜歡爭風吃醋,因此在趙恆眼中肯定是“省心”。所謂“爭即不爭,不爭即爭”。

從“不嫉妒”這點,我們可以引出她處理另一個重要人物的關係高明之處。

2,與楊淑妃的關係:

楊淑妃在宋真宗眼中,也是美貌且充滿魅力的,所以一直備受寵幸,如果換作一個善妒的女人,肯定會水火不容,但劉娥非但不嫉恨,而且與其“情同姐妹”,結成了事實上的“同盟關係”,共同進退,即使後來宋真宗去世,在扶養教育宋仁宗方面,這種關係也一直沒變。

兩個都受皇帝寵幸的女人不是互相嫉妒、拆臺,而是結成“同盟”,這當然是雙贏的結果。

3,與宋仁宗的關係

一句話:視如己出。雖然小說,戲劇中都說劉後對幼主要求嚴格,使宋仁宗從小懼怕她。但總的來說應該還是不錯的。以武則天為例,章懷太子是其親生兒子尚且不容於她,何況收養的兒子,後面清朝慈禧與光緒的關係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從宋仁宗後來善待劉氏族人來看:宋仁宗在劉娥面前應該沒受多少委屈,要知道童年的陰影是非常深刻的,明朝萬曆皇帝小時候懼怕他的老師張居正,成年後,一等張居正去世,就馬上清算了他的後人。

4,與李宸妃的關係

劉娥在宋真宗去世以後,還在提升李宸妃的地位,應該也算其高明之處,至於李死後以皇后禮制厚葬,史書上說是宰相呂夷簡的提醒,這裡就不著重突出了,但是,這一點也說明了劉娥善於採納正確的建議。要知道,稍微剛愎一點的人,就可能不會採納。

5,認前夫龔美為兄,龔美改劉姓,成為她“孃家”,封前夫家族官爵。這一點,估計現代女性都不一定有如此“胸襟”。雖然這可能與她從小父母雙亡,已經沒有孃家有關。也可能龔美確實如傳說的那樣對她“有恩”。但是,歷史上很多人發跡後,對知道其“卑賤”底細的,且共過患難的人,是殺之不留後患的,如陳勝,朱元璋等。

綜上所述,劉娥在待人接物方面,確實有其非凡之處的。大家認為如何呢?可以說出來一起討論。

待人看人品,探討北宋皇后兼太后劉娥的情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