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成長過程中有多碾壓,青春期就有多叛逆

這幾天,估計很多家長又被下面新聞刷屏:

突發!杭州一16歲男孩與父母產生爭執,從9樓一躍而下!


網友們紛紛留言:

警示|成長過程中有多碾壓,青春期就有多叛逆

警示|成長過程中有多碾壓,青春期就有多叛逆

青少年跳樓事件頻發,有人說是孩子們心理太脆弱、承受力差,意志力太差。在實際生活中,意志力更多時候很難長期發揮作用,本能使然。尤其對於孩子,短期需求與情緒總是輕易戰勝長期需求與理性。也有人說在應試教育下孩子壓力大,家長對孩子教育和引導不得法,過分強調結果,因而對過程認識不足,與孩子溝通交流時,方式與方法不當。

恰巧前些日子,朋友聊天說,孩子爸爸與十六歲的兒子一起去洗澡。浴池裡的搓澡師傅看著相處和諧的父子倆,特別是看到一路讓人暖心的孩子一臉好奇。當得知孩子與他家兒子同齡時,更是一臉驚訝並大發感慨說:

“我家孩子與你家兒子一樣大,您兒子怎麼這麼懂事,青春期居然與爸爸相處這麼默契?我家孩子那個叛逆勁兒,簡直沒法說。去年春節離家出走了好幾天,我們甚至發動了全小區的熱心人才給找回來。唉,真是讓人操碎了心。”

01

這不由讓人想起網上一段小視頻。因為孩子把手機帶到了學校,耽誤了學習,孩子爸爸讓孩子用棍子抽打他,並說是爸爸沒有教育好他,應該接受棍棒懲罰。孩子不從,於是爸爸跪在地上使勁抽打自己,結果棍棒都被打折了。

已上高中的兒子在旁邊看的直哭。爸爸邊打邊說,看見了嗎,這次是打在爸爸身上,下次如果再犯錯誤,這些棍棒就要打在你自己身上,爸爸打斷了幾根,你就要打斷幾根。

用“恐嚇”對孩子進行碾壓,實在不敢恭維。教育在於疏導進而自我領悟,而非強堵,特別是需要心理疏導。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問題,首先需要分析問題所在,找到根源,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

事實上,手機的誘惑力太大,不用說孩子,就是成人,都很難抵擋對它的依賴。只要一會手機找不到,也會魂不守舍、坐臥不寧。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讓人對手機產生了嚴重的依賴。

那麼,針對以上問題進一步分析:讓孩子上學不拿手機,通過棍棒就能輕鬆解決嗎?即使孩子表面上做到了不帶手機,那麼就真能從心裡放下手機、真正專心於學習嗎?

試想一下,我們自己能做到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到底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達到我們初衷的目的。

對這個問題,父母應該與孩子好好談談心。然後用同理心坦誠告訴孩子:“在人人都離不開手機的信息時代,不帶手機確實從心理上難以割捨。不用說你們學生,就是我們大人,從心裡也難以放下。”

首先讓孩子明白,爸爸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爸爸是和他站在一邊的,而不是站在他的對立面。那麼,下一步的思想工作就好做了。

“但是我們是學生,任務是學習。如果不學會“放下”,又怎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考取優異成績呢?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對自己狠狠心,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否則,如果因為手機問題,錯過了大好的學習機會,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02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青春期孩子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從小家長的教育方式、交流方式出現了問題。

以前可以靠粗暴的方式來臨時鎮壓孩子的反抗,到了青春期,孩子與你同高的時候,這種簡單粗暴,已經對他不起作用了。

有思想的孩子,已經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對抗了。這時候,做父母的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怕的是,雖然家長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卻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挽回孩子的信任。

話題再回到為什麼那位師傅家孩子那麼叛逆?應該說是在育子方式和方法上出了問題。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被壓制,那麼到了青春期,有多少壓抑,孩子就有多叛逆。

警示|成長過程中有多碾壓,青春期就有多叛逆

很多人好面子,在對待老師和孩子間的矛盾上,經常為了迎合老師,與老師站在一起批評孩子。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或者說很少能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主體,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

還有的父母,總喜歡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孩子對話,很少能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更難能做到理解和支持。有時候孩子做了錯事不聽話,就是批評埋怨,很少讓孩子坐下來談談心,說說自己的想法或者對某一事物的看法。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家長就是劈頭蓋臉的指責,有時候孩子感到委屈,想通過哭的方式發洩不滿,有的家長更是數落不停:哭,哭什麼哭?你還有理了?再苦還捱揍。甚至用手指著孩子:給我憋回去!憋回去!

那麼好,無力抵抗的時候,就這樣憋的次數多了,不滿和激憤壓在體內太多了等到青春期,會以叛逆的形式回擊。所以說,成長過程中孩子有多被壓抑,青春期孩子就有多叛逆。

03

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該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青春期,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極力想表現自我,但思想又欠成熟,故此我們應該做到:

警示|成長過程中有多碾壓,青春期就有多叛逆

  • 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叛逆心理,無論什麼事,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同時渴望被尊重。所以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做決定,而不是父母自作主張。

  • 多與孩子談心,同時做到耐心傾聽。傾聽是人跟人之間溝通的重要“語言”。千萬不要在孩子出錯時責怪與打罵,而是先去傾聽孩子怎麼想的,然後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及處理意見。
  • 讓孩子願意說出自己內心的秘密。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孩子才願意告知自己的心思,父母給出自己的意見供孩子參考,幫助孩子找到妥善的處理辦法。
  • 家長有必要與孩子聊聊那些青春期可能要面臨的各種問題,孩子在成長的過程都要經歷各種問題,避而不談不是辦法,父母主動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如何理智處理才是正解。
  • 父母認為的小事,作為孩子有時卻不容易釋懷,所以要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溝通。從心靈出發才能得到心靈深處的交融,溝通前儘可能的放下所謂的對與錯,努力營造家庭和睦的交流氛圍,才能換得孩子坦誠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