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

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

你可以分享你的想法和做法,但不能強迫別人跟你一樣。

“我真是看不慣他做事慢慢吞吞”“我真是看不慣他婆婆媽媽”“我真是看不慣他講話沒大沒小”“我真是看不慣他花錢的方式”“我真是看不慣他做事沒計劃”……

為什麼看不慣別人?因為你已經有特定的習慣——“應該怎麼做”“這樣才是對的”“一定要這樣”。當我們以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看待人和事時,就會無可避免地和人起衝突。當事情沒按照自己的期待進行就會不高興、擺臭臉。只要看不慣,就會不滿批判,問題於是產生了。

一對夫婦常為吃蘋果發生口角。

妻子擔心皮沾了農藥,吃後中毒,一定要把皮削掉;而丈夫則認為皮有營養,把皮削掉太可惜。常吃蘋果,就常吵架。最後,竟吵到他倆的老師家去斷是非。

老師對妻子說:“你先生這麼多年都吃不削皮的蘋果,還好好的,你擔心什麼?”

老師對丈夫說:“你太太不吃蘋果皮,你嫌她浪費,那你就把她削的皮拿去吃,不就沒有事了!”

老師還說:“由於家庭環境不同,成長過程不同,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也會有所不同。因此,不要勉強別人來認同自己的習慣,同時,也要寬容別人的習慣。”小兩口聽了會心一笑。

有人牙膏從前面擠,有人習慣從後面;有人喜歡一早起床去跑步,有人習慣晚間到公園做體操;有人喜歡出門逛街,有人愛待在家裡看電視;有人不喜歡做事急,有人討厭動作慢……並沒有誰對誰錯,我們看不慣,這並不是別人有問題,而是我們用“自以為是”的觀點看別人的緣故。

以前,有個同事很懶散,開會遲到早退,做事拖拖拉拉,有些計劃明明期限快到了還一副逍遙的樣子。真是看不慣!漸漸地,我對他變得沒什麼耐心,說話也不客氣。

有一天,當我的火氣再度升起時,突然間一個念頭閃過:“這個辦公室有數十個人,卻只有我在為他的表現惱怒。事實上,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即使知道的人也不像我那麼在意。為什麼我會如此介意呢?”由於清楚地看到惱怒就是自己的執念,問題也隨之煙消雲散。

通常,你看不慣的人也看不慣你,差別只在誰比較有尊重與包容的雅量。你可以試著去分享你的想法和做法,但你不能強迫別人跟你一樣。

曾遇過一位讀者,他很憤世嫉俗,抱怨女友在讀完我的書後,變得很有主見,他不能苟同。我並沒有堅持自己是對的,無所謂,不是每個人都會採納我的建議。假如誰不同意我,嗯,反正咖啡也不是人人都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