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食無憂的時代,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餘華在《活著》裡寫道:“沒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著更艱辛。”

說說這幾天我看到的一些特別心痛的事情,都是青少年輕生的事件,都是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感觸甚深。


在衣食無憂的時代,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一、15歲少年服毒自殺 生命最後8分鐘 他燒書控訴:老師兩個字他配嗎?

事情發生在3月29日,這天是星期五,下午4點多,原本住校的陽陽回到與學校僅僅一路之隔的家中,一個多小時後服毒自殺。遠在浙江的媽媽發現他倒在家中,拜託親戚去家裡查看,雖然陽陽被緊急送醫,但依然回天乏術。

那天下午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陽陽的同學說,當天他和兩個關係好的同學打鬧,被老師誤會在打架,於是罰他們出去拔了一節課的草,之後,老師打電話跟陽陽的家長說了這件事,還說他語文只考了80多分,又沒及格。4點多回到家,陽陽的媽媽用過監控視頻問陽陽為什麼打架,為什麼語文只考了80對分,陽陽發了很大的火,說自己被冤枉,而且語文考了90分,沒有不及格。之後,陽陽的爸爸也打電話給陽陽,責備他不該跟媽媽發那麼大的火兒。誰都不會想到,一個小時之後,意外就發生了。

在陽陽錄製的視頻中,他一邊把語文課本一頁一頁地撕下來燒掉,一邊自言自語:“有些人活在世上本身就是錯誤,我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吧。”“一個人毀掉其他的人,他的存在是不是錯誤?”“說什麼老師如父母,待你如自己的兒女,他乾的是什麼事?他配嗎?老師這兩個字他配得上不?”之後,他拿出一瓶農藥,毫不猶豫地喝了下去。之後,他在班級QQ群發了消息: “讓你們看看,我差不多快要死了,都是楊小容害的。”

在衣食無憂的時代,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二、4月17日晚,上海盧浦大橋,一名年僅17歲的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跳橋。

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男孩在跳橋之前,母親先是不顧車流危險,把車停在了高架橋中間,甚至後來還下車站在後座處對孩子進行批評。最終,在母親返回駕駛座的幾分鐘後,男孩捂著臉跑下車,悲劇發生。

在衣食無憂的時代,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三、4月18日中午一點五十分左右,一名江西16歲男生從自家6樓跳樓自殺。

小湯讀初三的時候才轉進這所學校,今年三月份被同班同學毆打,經過學習德育處教育協調雙方和解。但孩子表示,不想在學校住宿了,無奈之下,家長和學校班主任老師簽訂了走讀協議,孩子從四月份開始走讀。

家長說孩子跳樓,可能與他在學校遭遇的事情有關係,一是捱打受了什麼刺激不敢去學校,第二主要是考試沒趕上,因為小湯的物理化學是最好的學科。

在衣食無憂的時代,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四、4月22日下午13點左右,河南19歲少年墜樓。河南焦作沁陽市一名19歲男子站18層小區樓頂邊緣,據對面樓目擊者稱,該男子系站在樓頂邊打電話時,突然墜樓,與此同時有建築材料掉落。警方通報稱系墜亡,非刑案。當地教育局人員稱男子系復讀生,校方教師稱學生有抑鬱傾向。知情人稱男子找家人要5000元錢未遂,站樓頂系賭氣冒險。


四件悲劇有父母孩子爭執賭氣的、有校園學習不愉快的。但是在外人看來,悲劇的發生無一不是因為精神力量太弱,越不過生活中發生的障礙,走向了極端的絕路。

寫在世界讀書日,談論活著。“活著”和“讀書”是兩件不相關的事情,是嗎?但我想你聽我談談我讀書的感受。

讀書開始在高三,覺悟於去年,也是讀書日,搞活動的時候入手了一批書籍。

在衣食無憂的時代,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談談高三之時,一個模擬考連專科線都夠不著的高三狗,完全放棄了升學了。一天太長,乾坐著沒事做,那就胡思亂想了。想得太多,就覺得人生的無望,前途渺茫。而且全世界都往大學擠,自己卻無動於衷,感覺完全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

不知為何,突然有一個想讀讀以前沒讀過的“課外書”。於是就在網上買了幾本,感覺意外地拿到了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鑰匙。

那時候朝6.30,晚10.30,每天16小時在課室。因為和很多老師有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上課安安靜靜就可以了,稍加裝腔作勢、偷偷摸摸地看完一本書可能就一天的事情。嫌講課吵,偶爾也會塞上棉塞,就完全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了。

在迷茫的時候,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般的作者。通過他們的文字,我的人生觀都慢慢的轉變了。內心也不如以前那般沉抑了,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

韓寒的一句話一直在我的心中,“你可以不上學,但是不可以不學習。”讓我有種闊然明朗的感覺。學習≠上課,讀書≠考試,以前≠未來。

以前沒把握好,但是自己仍是人生的掌駝人,未來方向還是自己轉動的。

書本則是閱讀別人的航海書,感受別人的歷程,豐富自己的經驗。

為什麼要將“讀書”和“活著”放一起,是因為看到這些事情,我覺得非常惋惜。

我們身處一個衣食無憂的時代,但精神世界卻極度貧瘠。

我肯定地認為,他們做出這種愚蠢的決定,是因為他們的精神世界太貧瘠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能把他們擊垮。白巖松說,除了生老病死,其他事情都是經歷,並不能稱之為挫折。上面悲劇的發生,正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太脆弱了,遇到一點小事就承受住。

我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優質了,但是精神世界卻越來越貧瘠了。少年時期各種強身健體的保健品越來越多,技能學習培訓班的檔期排地越來越緊湊,身體的體脂率越來越高。對身體的成長越來越重視,卻輕視了靈魂的給養。忘記沒有靈魂的身體,只是一具行屍走肉。

思想是靈魂的核心。人需要閱讀各種優良思想,來給養我們的靈魂。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陪他讀讀書,總比你直接給優厚物質強。不一定是那種所謂的非讀不可的經典文學,故事也可以。慢慢培養一個習慣,然後再選擇感興趣的。

讀書是一個點到面的過程。從一本書連到另一本或者從一個作家連到另一個作家,慢慢就會形成自己的閱讀網絡。

這個月第一次乘飛機,去上海。因為經常看到村上春樹寫,在飛機上看完什麼什麼書。我帶來一本韓寒的《雜的文》,在飛機上看。並不是要怎樣,就是體驗一下,在飛機看書的感覺。

鄰座的大姐覺得有點奇怪,說很少見我這樣的年輕人喜歡看書的,而且還是散文、雜文。我也知道,我身邊也不多。包括自己,最近也很少了。

我慶幸自己能走進這個文字構成的世界。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更小的年輕人走進來。

閱讀是探索別人,發現自己的過程。

體質固然不可輕視,但是靈魂更為重要。

在衣食無憂的時代,我們不能讓靈魂大饑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