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劉備有沒有鬍子?

探究歷史人物中的男性有沒有鬍鬚,曾經被人們認為是很無聊的話題。學界曾經爭議歷史上司馬遷、劉備、洪秀全等有無鬍鬚,都曾被譏為沒事幹閒的。但隨著文化的發展,涉及歷史人物的影視形象、雕塑、繪畫以及理解人物性格等,人們都需要對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予以瞭解。

鬍鬚通常是男性的標誌,古人認為男性的毛髮濃密是生命力旺盛的外部體現,這種人具有較強的生命能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那麼,歷史上的劉備究竟有沒有鬍子呢?

在中國的古典戲劇裡出場的劉備,總是掛著一大把的鬍子,蟒袍玉帶。彷彿劉備生來應該如此,而且確實有一把鬍子。

「說三國」劉備有沒有鬍子?

劉備的鬍子

其實劉備並沒有鬍子,面相有些像太監。歷史上的戲劇、小說和繪畫,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誤導,人們想當然地認為,作為三國時的一方豪傑,顯示其雄豪的一面,有鬍子是當然的。其實錯了。說劉備沒鬍子,並不是誰想無中生有來醜化他,而是有史書的“實錄”作證的。

《三國志·蜀書·周群傳》記載說:初,先主與劉璋會碚時,(張)裕為(劉)璋從事,侍坐。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諸毛繞涿居乎!’”(張)裕即答曰:“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潞涿君”。先主無須,故(張)裕以此及之。

這個故事說的是劉備早年見劉璋時的一件事。那時正好碰上劉璋手下一個叫張裕的從事,長著大蓬的絡腮鬍子,劉備就耍小聰明,拿張裕的鬍子來取樂,編了一個“諸毛繞涿居”的故事來暗諷張裕滿嘴邊都是鬍鬚。沒想到這位張裕也不是好惹的,他看到劉備嘴邊光禿禿的,像個太監,就反唇相譏,編了個“潞涿君”的故事,嘲笑劉備光著嘴巴沒有鬍子的太監模樣。從這段史實的記載可知,劉備確實是沒有鬍子的。這也是歷史上唯一談到劉備沒鬍子的細節材料,當然也是最為真實的材料。

「說三國」劉備有沒有鬍子?

劉備的形象中始終有鬍子

劉備雖然沒有鬍子,但這事是萬萬不能提起的。因為如果說他沒有鬍子,像個太監,那就等於像罵曹操為“贅閹遺醜”一樣,是非常刻毒的嘲笑和謾罵,就像現代人說人“不像個男人”那樣的侮辱,劉備是萬萬不能容忍的。但這個張裕卻沒有“燒冷灶”的戰略眼光,沒想到劉備有一天會南面稱孤的,竟敢反唇相譏,譏諷劉備沒有鬍子。所以史書上說劉備“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當上皇帝以後,竟然不聽諸葛亮的勸諫,說什麼“芳蘭生門,不得不除”,藉故將張裕殺了,報了這個多年前的一點舊怨。這正是:“鬍子事小,性命事大;與朱姓者,莫言頭髮。”(這後句話的典故是說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曾經因為懷疑有人奏摺中用了“光”字可能在嘲笑他當過和尚而殺之。若有人當面向他談論頭髮,其後果更是顯而易見的了。)

「說三國」劉備有沒有鬍子?

傳世較久的劉備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