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及時的好雨知曉時節的需求,因時而動的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飄落下來,正值植物萌發生長的時侯,春雨的到來,普惠恩澤,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公元761年的盛唐因“安史之亂”由盛而衰,兵亂殃及中原,此時詩人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於來到成都定居,遠離兵亂。

在成都草堂定居的日子裡,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與自然接近,深刻體會到農耕時代應天順時的重要意義,倍加珍惜這和諧安寧的淡然生活。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杜甫寫下了這首名詩《春夜喜雨》。

開篇一個“好”字,詮釋了杜甫對春雨之情深意重,對春雨“知時節”的降臨給予萬物復甦的讚美,是詩人盼望“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發自內心的讚歎。

大自然的神奇不僅僅能沿襲節氣順時而動,更有其自強不息,綿綿不息的生機動力,是蓬勃生機的自然原動力,或許這也是詩人內心期盼“雨水”的來臨盪滌世間汙濁,煥然一新的美好渴望。

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同時也是詩人於“雨水”節氣的時節應景抒懷的一份願景!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春雨貴如油”,“天街小雨潤如酥,最是一年春好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如果說“立春”是春天的第一樂章“奏鳴曲”:春意萌發、春寒料峭。“雨水”之後,便進入了春天的第二樂章“變奏曲”:氣溫回升、乍寒乍暖。

《大戴禮記•夏小正•第四十七》有記錄此節氣時自然現象的說明:“正月啟蟄(雨水)。雁北鄉。雉震呴。魚陟負冰。農緯厥未。初歲祭來始用。囿有見韭。時有俊風。寒日滌凍塗。田鼠出。農率均田。獺獻魚。鷹則為鳩。農及雪澤。初服於公田。採芸。鞠則見。初昏參中。斗柄縣在下。柳稊。梅杏他桃則華。堤縞。雞俘粥。”

此時三侯漸起,“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髮動矣。”《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艾動,坤變為良,良為山林,故為草木。良梭卦為震,震為萌動。”

春意萌發,大自然萬物生機不因氣溫冷暖的變化而停滯,反而蓬勃盎然,春意喧鬧。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看,雨後小草綠了,小樹枝丫青了,小鳥嘰嘰喳喳的歡騰了,就連魚兒也都從沉睡中甦醒,探著頭遙望天際,與萬物和應。

春天來了,五顏六色是春天的迷人色彩,奼紫嫣紅是春天的醉人芬芳,鳥聲婉轉是春天的深情悅動。春風春雨,紛紛灑灑,細細斜斜,萬物的眾卉新姿,千姿百態於天地間冉冉嫋嫋,江山和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日裡溫度頻升,春困易乏,一時貪睡不知不覺天已破曉,攪亂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鳥,於花枝、廊簷、潭水渠邊鬧著春意,唱著抒情。昨天夜裡春風習習,春雨輕盈未曾間斷,伸個大懶腰,趕快起床吧,去看看那嬌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同是千年前盛唐的另一位著名詩人孟浩然,與後輩的杜甫有不同的際遇,不同的人生閱歷。孟浩然身處大好盛世的平和,雖仕途坎坷,但品性高潔的他安然於隱居的生活,瞭然自在。

這首《春曉》,寫於孟浩然的隱居時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同樣描寫春雨,別樣的詩意盎然,意韻深長,滋味萬千。

因循年齡的相差,孟浩然比杜甫大很多,在孟浩然的心裡與之知音和鳴更多的是相仿的王維,與杜甫倒是沒有多少交接。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春天來了,給詩人們暢想抒情的天地,而美好的文字,給詩人們情感表達的空間無垠。唐詩三百首,每一首詩裡,都蘊藏著畫意詩情的美,都富含著意境高遠的哲理,歲月深邃的情懷。

不同性情、不同風格的詩人,描繪“春”的意境手法迥異,同工韻美,孟浩然和杜甫對“春雨”的詩情,都呈現出美好的畫卷和惜春的美韻,這就是唐詩的魅力,這就是中華文字於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裡,蓬勃出的盎然生機,一如“雨水”節氣後的中華大地,萬物復甦,自強不息,生機蓬勃。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順天應時,自強不息


部分資料、配圖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20.02.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