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你有沒有帶孩子玩過蹦蹦床?在蹦床上時而飛起時而落下的感覺一定很快樂吧!如果沒有,你應該見過孩子在自家的床上跳來跳去,是不是還因為怕弄壞床墊而輕聲地說了寶貝兩句?孩子都是無師自通的玩家,知道“彈性”是多麼有意思的力量。

其實,每個孩子的心靈也和蹦床一樣,擁有一定的“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Resilience) 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哪些因素和孩子的心理彈性有關,我們又能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心理彈性的發展。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什麼是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指的是人在面對逆境時不被輕易打倒,最終克服困難、走出逆境的能力。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有體會。

拿練習投籃作例子,在反覆嘗試後仍然一個球都投不進的情況下,一些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沮喪惱火的情緒,並把球扔在一旁,不再嘗試,而另一些孩子卻會一次次把球撿起重來,直到成功將球送進籃框中。心理彈性就是這兩種不同表現背後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心理學中,自我調節能力越高,心理彈性越強,情緒失控的幾率也越小。反之,過低的心理彈性常常會導致防禦失敗、心理崩潰,給自己、以及給人際關係都會帶來巨大麻煩。

為什麼要提高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是人從逆境中走出,並恢復到良好心理狀態的能力

。它主要產生於遭遇危機和逆境併成功應對的經歷。值得慶幸的是,心理彈性是一項可以被培養的能力。

心理彈性擁有生物學基礎。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生物體的壓力系統。心理彈性好的人,壓力荷爾蒙的水平會在承受精神負擔後迅速下降,身體出現的炎症反應也會減輕。他們能更快得從壓力中恢復,或者說他們更能習慣壓力的存在。同時,心血管疾病在他們身上也十分少見。

研究人員還發現,心理彈性與高壽命之間有正相關的關係。兒童時代心理彈性的強弱也被發現與成年後的工作表現、生活質量有一定的相關性。

因此,好的心理彈性,不僅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也能促進身體健康,還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如何提高心理彈性?

孩子的心靈是豐富而敏感的。籠統來說,如果父母能營造寬鬆的家庭氛圍,也就是打造出“民主型”家庭,那麼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得到充分關注,也會變得比較樂於分享自己的感受。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心理彈性會比較高。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那麼,具體來說,小編總結了父母幫助孩子提高心理彈力的三種方法。

1、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2015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利·沃特斯(Lea Waters)和她的同事在《心理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初步研究。該研究發現,如果父母意識到了孩子的長處,並鼓勵他們大膽發揚自己的長處,那麼孩子就能更積極地應對壓力。

比如這些做出積極反應的孩子,會在補家庭作業之前先深呼吸;如果和好朋友因為“誰先誰後”吵起來了,他們就會下意識地提醒自己以前一起玩的時候有多麼開心,或大度地決定讓對方先玩。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研究同時也發現,在鼓勵孩子發展閃光點的過程中,父母的壓力也有所減輕。家長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可以多多使用這種育兒模式,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他們個性中的積極成分。比如告訴孩子“雖然這次考得不太理想,但是字寫得很棒”。

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一味地驕縱孩子,為他們抵禦一切壓力。讓孩子適當地暴露在壓力下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鬥志,提升他們的心理彈性。比如下次孩子摔倒就不要急著抱起來啦!可以試試鼓勵他們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2、教教孩子如何自我管理

明確教導孩子們如何調節自己對逆境的反應,可以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幫助他們在學校和生活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自我調節和韌性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University of La Rioja的一項研究中從表格和問卷數據中可以發現,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的人,適應力也越強。能夠更好地從錯誤中學習的人是自我調節的強者,他們對消極情況的容忍度更大。換句話說,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心理彈性。

自我調節有哪些方式呢?比較常見的包括分析和設置與任務相關的目標,監視和評估績效,全面管理情緒以及從錯誤中學習。

所以家長們可以見縫插針地教教孩子如何自我調節。當然,家長首先自身要有自我調節的意識,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比如,做事不拖拉,設立計劃表,不輕易發火,經常反思總結等。這些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往往勝過一萬條行為守則。

還有,當孩子自我管理成功後,給一些小小的獎勵可能會更有效果哦!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3、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1998年,冰島發起了一項國家倡議,讓青少年參與政府資助的體育,藝術和音樂課程,還鼓勵父母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並更多地與孩子談論他們的生活。

國家問卷調查表顯示,在1997年至2012年期間,在青少年酒精和毒品使用這兩項上,冰島從全歐洲情況最差的國家一躍成為情況最好的國家,而調查顯示倡議中最有效的舉動便是讓青少年多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集體活動。

因為在集體活動中,這些青少年拓展愛好,締結友誼,不僅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在面對毒品酒精的誘惑時也有更高的抵抗力。這說明集體活動是幫助孩子培養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彈性的良方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除了學校,課外的特長培訓班也是很好的集體活動場所。不過要注意以孩子的意願和興趣為主,而且最好能勞逸結合

在陪伴孩子這方面,家長們要注意平時點點滴滴的投入,比如晚餐聊天,睡前故事,節日家庭聚會等。這些點滴的投入,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意,也為他們培養出自信健全的人格有很大的幫助。父母還可以趁假期來次親子游,換個環境也許能讓孩子更樂意親近你哦!

心理彈性:孩子的心靈蹦蹦床

哈佛腦科學海歸團隊創立的自閉症康復教育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