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祕真實歷史內幕

電影《攀登者》已定在9月30日上映,為祖國70華誕獻禮。該片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真實故事,同時這也是中國人首次站上世界之巔。先講述一下當時艱難的真實歷史背景。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1960年2月,我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正式組成,隊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各個行業,全隊共有隊員214人,最後登頂3人,他們的平均年齡24歲。據登山隊成員王富洲回憶,攀登珠峰的主意是蘇共中央提出來的。那時蘇聯在登山運動方面發展得比較好,可他們沒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鑑於中蘇之間特殊的友鄰關係,蘇聯提議,兩國共同組隊攀登珠峰。對於那時的中國而言,攀登珠峰不僅僅是學習蘇聯發展登山運動那麼簡單,在這背後有著更加深遠的政治意義。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珠峰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對於珠峰的歸屬,當時中尼雙方存在爭議。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將邊境線劃在珠峰頂峰,但尼方認為珠峰完全在尼泊爾境內,與中國無關。王富洲介紹說,珠穆朗瑪在藏語中意為“大地之母”,在尼泊爾,人們把她叫做“薩加馬塔峰”,西方人則稱之為“埃非勒士峰”。中方曾建議給這座山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友誼峰”,但尼方拒絕接受:“你們中國人都沒上去過,怎麼能說是你們的?”1953年5月29日,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和新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從南坡登頂珠峰,成為歷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頂的隊伍。正是丹增·諾蓋的這一創舉,成了尼方在談判中的重要砝碼。在這樣的情境下,中國人可謂“逼上珠峰”。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按照中蘇雙方約定,兩國於1958年選拔隊員訓練隊伍,1959年正式攀登。剛剛從北京地質學院畢業的王富洲通過層層考核順利入選。他的隊友來自各行各業,貢布是西藏班禪警衛營的一名戰士,來自四川的屈銀華是一名伐木工人,身兼教練和隊員之職的劉連滿則是哈爾濱電機廠的一名消防員。頗有意思的是直到來北京讀大學,出生在中原大地的王富洲基本上沒見過山。入選登山隊之前,他甚至不知道登山是怎樣一項運動。

在香山接受了一段時間集訓後,王富洲和隊友前往蘇聯進行高山訓練。準備工作按部就班展開,可就在此時,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從50年代末期開始中蘇關係已逐步走向破裂。1960年7月,蘇聯政府一紙命令,當時在中國的所有蘇聯專家一夜之間全部撤退回國。蘇聯撤出給攀登計劃造成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王富洲回憶說,人員方面的困難還好辦一些,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中方隊員已基本具備攀登珠峰的身體和技術條件,很多隊員已經登頂過一些7000米以上的高峰,如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列寧峰(7134米)和新疆境內的慕士塔格峰(7546米)。更大的困難在於物資匱乏。按照原來的約定,所有高山物資、裝備和食品均由蘇方提供,蘇方撤出後,這些東西都只能想辦法去西歐購買。

由於歐美對華實施封鎖,當時只能先從香港市場換回外匯,再去瑞士、法國、意大利等國購買物資和裝備。“蘇聯參加我們要上,蘇聯不參加我們也要上!”據王富洲描述,雖然當時中國正處於三年困難時期,但中央決心很大。為了完成這次任務,西藏方面還緊急修通了從日喀則到珠峰大本營的380公里公路。

1960年3月,200多人的隊伍集結珠峰大本營,其中包括90多名登山隊員。按照蘇聯人教的辦法,登山隊計劃步步為營逐漸適應,分4次行軍完成登頂。第一次行軍,登山隊前進至6400米高度,沿途建立3個高山營地,並將物資和裝備運到6400米。另外派遣一個偵察組偵察北坳路線——這是攀登珠峰必須面對的第一道難關。完成既定任務後,隊員撤回大本營休整,適應性行軍過程也是考察隊員體能和技術的過程。

第二次行軍,登山隊打通從北坳底部到頂端的“登山公路”,在7007米建立營地。不幸的是,來自蘭州大學的青年教師汪璣在此次行動中因高原反應犧牲了。按照計劃,第三次行軍的基本任務為偵察突擊頂峰的路線並建立突擊營地,如果條件成熟則相機而動直接登頂。然而行動過程中天氣突變,雖然3名隊員在8500米建立了突擊營地,但此次行動損失慘重,北京大學教師郭子慶因高原反應犧牲,全隊共有50多人不同程度凍傷,包括隊長史佔春在內的多名主力隊員不得不抱憾退出。

面對這支已經在冰天雪地裡苦苦煎熬了兩個多月的登山隊,時任前線總指揮的韓復東曾經考慮過明年再登,但是最終他們決定,重新組織隊伍再次投入戰鬥!在前幾次行動中擔任運輸任務的王富洲,此時入選第四次行軍突擊組,組長為登山隊副隊長許競,隊員還包括劉連滿和貢布。後來的登頂隊員屈銀華,此時仍是運輸隊員。為了表達必勝的決心,已經沒有退路的登山隊員分別寫下遺囑,王富洲至今清楚地記得,那份遺囑其實不像遺囑,除了表決心,對家人親友幾乎一句話沒有。“那時就一個心思,登頂!”

第四次行軍是從5月17日開始的。6天后許競、王富洲、劉連滿和貢布4名突擊隊員到達8500米突擊營地,屈銀華隨後亦率運輸隊員趕到。按照原來的計劃,4名突擊隊員次日一早出發衝頂,屈銀華則隨突擊組行動至“第二臺階”底部。可是當他們抵達突擊營地時,發現原來的兩頂帳篷只剩下一頂,先期運到這裡的鍋碗瓢盆都不見了,沒有辦法做飯燒水。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更要命的是氧氣也不夠,按計劃他們從突擊營地出發時應該有10筒氧氣,每人兩筒,但因為運輸當中發生問題結果其中兩筒是空的,另有幾筒氧氣不滿。5月24日上午9點多,4名突擊隊員鑽出帳篷,向頂峰進發。剛剛走出幾十米遠,許競突然兩次倒下,王富洲知道,許競不成了。中午12點多,來到“第二臺階”,這是一個高約30米的天險,平均坡度在80度左右。正是這一天險,阻斷了眾多登山家前進的腳步,是從北坡登頂珠峰過程中最大的難題。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王富洲說,最後還是劉連滿想出了搭人梯的辦法,屈銀華藉助劉連滿的託舉,在岩石上砸進兩枚冰錐,穿上保險繩,並利用保險繩第一個爬上峭壁頂端。其他3人亦如法炮製,成功突破“第二臺階”。“第二臺階”的艱險遠遠超過他們此前的估計,他們原本計劃用9個小時登頂,可是光通過“第二臺階”就花了5個多小時。而且,劉連滿在此處耗盡體力無法繼續前行。屈銀華則為了攀爬方便脫掉高山靴,導致腳趾全部被凍掉,連腳後跟的肉都被凍掉了。6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在海拔8700米處,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將劉連滿安置在一塊避風的大石頭旁,繼續向頂峰進發。此時天色已晚,3人決定摸黑前進,根據天氣預報,本輪好天氣將於次日結束,他們必須趕在風雪來臨之前登頂下撤,而且他們也沒有攜帶紮營裝備。藉助微弱的星光和雪光,最後衝刺走得異常艱難,找不到路線,只能用手摸索著往上走,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3人體力都下降得很厲害,有些地方完全是一寸一寸爬上去的,從8700米到登頂,上升100多米花了10多個小時。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登頂時間為5月25日凌晨4點20分,環顧四周,除了夜空和閃亮的星星,再也無路可走,他們這才確信已經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使命。

電影《攀登者》,講述1960年中國首次登頂珠峰,揭秘真實歷史內幕

攀登者

《攀登者》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拍攝,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主演,該片電影故事情節吸引觀眾,並且演員陣容異常強大,幾乎都是好口碑演員。這部影片傳承著堅忍不拔、迎難而上的中華民族優秀精神,也是對我們這代人具有教育意義的好影片。隨著《攀登者》發佈角色海報,大家是不是充滿期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