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餐飲行業的生死存亡

在最頭疼的日子裡,餐飲人,咬緊牙,繼續挺住!

今年很難,四月更難。可悲觀抱怨沒有作用,停業觀望好像也徒增無力。當危機發生時,我們不是給自己設限,也不是將頭埋進沙堆裝看不見,而是要忍受痛苦,參與其中。因為已經沒有退路。舊的平衡已經打破,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接下來,餐飲業將會迎來更加劇烈的分化,行業洗牌加速,一批餐企可能會被疫情淘汰。但舊平衡的打破,必繼之以新秩序的建立。我們已經被在疫情中損失慘重了,只有積極行動,或及時止損,或參與新秩序的建立,才能劫後餘生。


四月,餐飲行業的生死存亡

危機沒有結束,生死考驗

目前,國內餐飲復業率已達到80%。但是距離真正的餐飲復甦還有一段距離。與此同時,有一些餐廳仍在停業觀望。

危機沒有結束,更難的生死大考已到來。四月,是餐飲人真正頭疼的時刻!在這場生死考驗中,復業的餐廳面臨什麼困境?停業觀望的又在等什麼?大家如何打好這場硬仗?

三月是餐飲人的至暗時刻,那麼剛到來的四月,就是餐飲人的關鍵時刻!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小編髮現,報復性消費根本不存在,開業後的種種問題卻接踵而至,防疫、客流、成本營收......一些餐廳嚇得繼續關門,但現在還不開業。

復業困境:開業後比停業還難!

我們剛剛解封,現在街上開門營業的餐廳沒幾家,10%都還不到,能營業估計也沒什麼生意......”3月31日,湖北荊門味佳湘菜館老闆張平對小編說到。

對比湖北,其他地方的餐飲人無疑幸運多了。很多地方已經開門營業了快一個月。不過,開業後迎來的可能不是賺錢,而是更多的虧損。

紅餐網此前曾說過,接下來半年,一定是“防疫運營常態化,聚餐活動會受到限制”,現在來看依然正確。

先不說早晚消毒清洗、測體溫、填表、戴口罩等各種繁瑣的防疫工作,萬一在營業中發現發燒咳嗽等異常情況,更是讓人吃不了兜著走。此外,4月1日,中央強調“再有就是餐飲,要掌握人數”,我們謹慎預期,接下來各地很難再繼續鬆綁了。

從目前來看,全國各地對餐飲活動依然有諸多限制。比如北京拒絕三人及三人以上用餐,哪怕是一家三口,也不能聚在一桌;重慶食客用餐要有“距離美”,桌距2米以上,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小於1米......至於各類群體性聚餐活動,恢復遙遙無期。

餐廳復業以後,大家翹首期盼會有報復性消費,為了迎接在家裡憋壞了的消費者,做了很多準備,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等來的不是報復性消費,而是疫情的不確定性。

廣東臺山市一家連鎖火鍋店店長劉宇說,本來客流一直在持續恢復,但隨著輸入性疫情增加,顧客都很擔心,客流又跌破5成了。3月30日,張文宏表示,“金秋10月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這讓餐飲人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防疫運營常態化、聚餐活動受到限制、消費者信任需要修復......所有這些,都造成了目前最大的難題:客流不足,讓餐廳運轉吃力,甚至越開越虧。

據小編了解,目前一些開業的商場人流稀少,餐廳服務員比顧客還多,一些開業的餐飲企業,生意僅僅恢復20%。由於客流不足,一些餐廳採取輪班制度,員工上一天歇兩天,出現了人員流失的情況,團隊信心受到打擊。


四月,餐飲行業的生死存亡

客流量依舊慘淡,疫情防疫聚餐受限制

停業觀望:等來的也許是絕望

復業是一場硬仗,停業也是一種危機。如果說二三月停業是一種主動止損,那麼在四月,繼續停業則是一種被動失血,很多餐廳也許將定格在“永遠停業”。

“現在還沒開門的餐廳,將面臨員工流失,和永遠關門的後果!”上海餐飲資深職業經理人賴林萍對紅餐網表示,僅據她所瞭解的,在三月的最後一天,3月31日,是上海至少50家餐廳營業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說,四月第一天,它們都關門結束了。

如果說得悲觀一些,這些業主等待的租金減免,也很難實現,在餐飲停業、輿論呼聲最高的時候沒有減免,復業後更加不可能。相反,隨著復業,催租的聲音反而更多了,甚至威脅斷水斷電。

一餐飲老闆反映,開門後沒迎來客人,反倒迎來了催租金的。“商場為了吸引人氣,強制讓餐飲開業,我們被告知,不按規定開業,前面的免租都失效……”

儘管餐廳復業多數都是虧損,但是現在我們依然建議開業。因為繼續觀望,等來的可能不是完美的時機,更可能是絕望。

首先,餐飲業是個勤行,需要跟顧客建立持續的連接。如果長久不營業,必然造成客流流失,那些已經開業的餐廳,會把你的顧客一個個截走,沒有顧客就沒有未來。從長遠來看,這是比停業更加要命的“失血”。

哪怕虧損也要開,就是為了告訴我的顧客,我還在,告訴我的員工,我還在。”這是很多餐飲老闆的心聲。

我們知道,餐飲是一個人際關係的行業,沒有人情味做不好。所以,才有很多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堅持不停業,就是為了讓員工心不慌,有事做有錢拿,為了穩定團隊。如果長期停業,無工資收入或只拿最低生活費,無法養家餬口的員工,肯定會另謀出路,導致團隊信心崩潰。

餐飲本來招工就難,加上開工太晚,很多人轉去製造業和其他行業,一旦重新開業,人才儲備是否能跟上店鋪的運營需要?如果不能,將會影響門店的服務質量和品牌口碑。保障好團隊,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還有,你停業了,但是門店租金、供應商賬單和銀行貸款可不會停。沒有了餐廳營收的輸血,現金流危機將隨時帶來休克而死的命運。

蚊子肉也是肉,每天賣一點錢,有一點小小的流水,也能解決一些問題,最起碼員工的工資能解決一部分。

在最頭疼的日子裡,餐飲人,咬緊牙,繼續挺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