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百勝不算最高明,瞭解自己比了解對手更重要

#新作者培植計劃 第二期#

我們小時候經常聽評書,如《三國演義》,其中常山趙子龍單槍匹馬,幾次殺入曹營,救回小主人,還有張遼威震東吳的故事,真讓人熱血沸騰,非常佩服這種常勝將軍。

但孫子卻在第三篇《謀攻篇》指出,百戰百勝不是最高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在此章也提到了國君和帶兵的統帥之間的關係,

百戰百勝不算最高明,瞭解自己比了解對手更重要


1.不戰而勝才算最高明

孫子在第一章就強調“慎戰”,第二篇強調打仗的費用和危險,所以他才認為經常打戰的將軍不算是最高明,能以最小代價,不戰而勝,才是最高明的帥才。

春秋末期,墨子曾經和公孫班現場模擬攻防戰,成功地說服了楚王,使得宋國逃過一劫。

歷史上讓魯肅刮目相看的呂蒙,也曾在曹軍攻打東吳時候,在曹軍行進的路上堆滿了木柴。

當時曹軍派出的是精銳騎兵,而東吳擅長水戰,不擅長騎兵作戰。

所以,呂蒙想了此妙計,馬不擅長在木柴上行走,曹軍騎兵只能下馬,失去了原來的作戰優勢,大敗,呂蒙也因此升為偏將軍。

2. 國君與將帥關係對戰爭的影響

孫子一再強調將帥的重要性,說將帥是國家的棟樑之才,如果盡心盡職,國家必然會強大,反之,國家必然變弱。

古代有一句話“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戰爭需要的人力財力巨大,強將速戰速決,國家能保安全,也減少國庫支出。不然,長期打敗戰,或長期打仗,整個國家都要被拖垮。

作為帥才,孫子也提出:國君如果不信任帶兵的將領,遙控或者干擾指揮,必然會失敗,反之,將在外,國君信任而不干涉的,是五種必勝之一。

歷史上國君不信任前線統帥,派出自己的心腹去軍中,監視統帥,案例實在太多,就不一一列舉。尤其是宋太宗時期,還在戰前制定“陣圖”,前線將士必須按照圖佈陣和打仗,導致宋軍和遼國對戰時候吃夠了苦頭。

我們來講一個正向案例,春秋時期秦穆公和和孟明的故事。秦國和晉國開戰,剛開始,孟明年輕氣盛,吃了敗戰,之後被俘一次,但穆公依然信任他,使得孟明又感激又內疚,暗自下定決心,報仇雪恨,終於在三年後大敗晉國軍隊。秦穆公也因此成為五霸之一。

3 勝負之道,瞭解自己比了解敵人更重要

在本章結尾,孫子總結了勝負之道:既瞭解自己也瞭解敵人的,肯定勝利,瞭解自己但是不瞭解敵人的,50%勝的概率,都不瞭解的,肯定戰敗。

這裡有個細節,沒有說不了解自己但瞭解敵人的情況,估計孫子認為,瞭解自己比了解敵人更為重要,自己都不瞭解自己,和第三種情況差不多,所以懶得單獨說明。

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道、佛、儒家都提倡修煉自身,為此提出了很多修煉的功法。人只有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發揮長處,規避或者提升自己的短板,勝的概率才可能會變大。

最後,附上本章思維導圖做參考。

百戰百勝不算最高明,瞭解自己比了解對手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