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崇微團課”第7期丨一筷一勺見文明 , “公筷行動”動起來

“崇崇微團課”第7期丨一筷一勺見文明 , “公筷行動”動起來

“崇崇微團課”第7期丨一筷一勺見文明 , “公筷行動”動起來

崇州青年頻道

傾聽崇州青年的聲音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

先來回答三個問題~

Q1:“今天有好好洗手嗎?”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Q2:“今天出門戴口罩了嗎?”

Q3:“那今天你使用公筷了嗎?”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

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

成為全民共識

然而

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

也在“威脅”人們的健康

給病毒傳播提供了捷徑

早在十多年前

鍾南山院士就曾公開呼籲過

家庭用餐應使用公筷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建議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專用碗筷。

“崇崇微團課”第7期

一筷一勺見文明 “公筷行動”動起來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筷子飽含寓意

一頭圓,一頭方,筷子的設計中蘊藏著古人對天地的最基本瞭解,也承載了華夏兒女幾千年的酸甜滋味。筷子記載了每個人的成長,筷子陪伴中國人走過了無數個春秋歲月。馮驥才先生說:“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盡在雙筷間。”筷子雖然樸素簡單到了極點,但幾百上千年來,十幾億人的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在這輕輕的一雙筷子裡窺得一二。

一雙筷子,承載了一個國家的情感與文化。

“客氣什麼呀,多個人多雙筷子嘛。”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向來注重鄰里關係的和睦,遠親不如近鄰。吃飯時,也習慣圍桌共食、相互夾菜。然而,家庭聚餐、多人聚餐是疫情傳播的高發途徑。一雙雙伸向餐盤的筷子、友好夾給對方的菜餚,都可能潛伏著病毒,帶來的健康隱患不容小覷。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不分餐公食的健康隱患

那麼,不分餐共食有哪些健康隱患呢?

首先,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過口口和糞口傳播,是眾多胃病的罪魁禍首,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旋桿菌,筷子很可能成為傳播媒介。其次,甲肝病毒容易在空氣中傳播,共用餐具時,病毒也可能通過唾液傳染到健康人身上。此外,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導致病毒交叉感染。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公筷行動”倡議

儘管“公筷行動”的倡議由來已久,但仍未成為人們的習慣。“家裡人吃飯還用公筷,是不是有種見外和嫌棄感覺”“朋友聚餐圖個熱鬧,強調公筷公勺,是不是會冷場”……諸如此類的觀念和說法,長期在人們的心中盤踞,人們不願主動去改變。無論是杜絕病從口入,還是倡導餐飲文明、保護家人健康,強制公共餐飲行業、倡導家庭就餐實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都已刻不容緩。

小小公筷,見證真愛,是時候來一場“公筷行動”了。要知道,文明城市,首先是“文明餐桌”,而分餐、公筷制則是文明餐桌中的一種具體體現。

因此,崇崇呼籲崇州青年朋友們,就餐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又衛生,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更彰顯社會責任。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一雙公筷,健康常在。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青年朋友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參與到文明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的行動中來,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戰,讓衛生、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個人。讓“公筷意識”真正深入人心,讓“公筷行動”真正動起來,助力全社會形成安全、健康、衛生、文明的用餐風尚,彰顯我們的城市文明溫度。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新媒體矩陣△

“優秀崇州青年”的標配,你中了幾個?

從A到Z,26個字母讀懂崇州

“崇州靈魂畫師”以藍天為紙,用白雲作畫

“崇崇微团课”第7期丨一筷一勺见文明 , “公筷行动”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