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瑤海區

來歷名稱 2002年3月,東市區更名為瑤海區。名稱源於七里塘鎮(2005年改為七里塘街道)東北角的瑤海公園。

瑤海公園,是八十年代中後期由該鎮人民自己興建的農民公園,佔地250畝,其中瑤海湖水面約160畝,石方駁岸長約2000米,蓄水14萬立方米。“天上一個瑤池,地下一個瑤海”。瑤海公園由此而得名。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廬陽區

來歷名稱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實行新區劃建制,中市區更名為廬陽區。因廬陽(又名廬州)是合肥市的古稱,故用為區名。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蜀山區

來歷名稱 2002年3月,西市區更名為蜀山區,得名於轄區內大蜀山,現為蜀山風景區。

大蜀山,海拔284米。這裡滿山遍野鬱鬱蔥蔥的蒼松翠柏、奇花異草引人入勝,風光旖旎,四季景色優美。

大蜀山因何而名?一說《爾雅》釋:“蜀,獨也。”大小蜀山之間無土阜相連,所以,稱之為獨。二說相傳“蜀有僧來此結廬。偶思鄉水,以錫(杖)卓(拄)地,泉汨汨而出。嘗之,有瞿塘三峽味,因名以蜀山。”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包河區

來歷名稱 2002年3月6日,合肥市郊區更名為包河區。包河區因轄區內的包河景區而得名;而包河是因北宋名臣包公故里而得名。

相傳、宋朝開封府尹包拯去盧州救濟災民,為運糧方便而挖了這條河,後人為紀念他,稱為包河。包河發源於商丘縣北部張祠堂村附近的黃河故道南側,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商丘縣,虞城縣,安徽省亳州市、永城縣、安徽省渦陽縣,在宿縣臨喚集註入澮河。全長175公里,流域面積原為1090平方公里。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長豐縣

來歷名稱 1964年10月31日,分別從壽縣、定遠、肥東、肥西4縣邊緣劃出部分地區設置長豐縣,隸屬合肥市,是全省第一個市轄縣。因境內大部分地區屬清代壽州長豐鄉而得名。取“長豐”為縣名,也寓意“長治久安,人壽年豐”。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肥東縣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析合肥縣為合肥市和肥東、肥西兩縣,因肥東縣位於合肥市之東,故名肥東。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肥西縣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底,肥西民主縣政府在楊新圩成立,肥西建縣。縣名以境內地區位今合肥市區西南部,且原屬合肥縣西部地區為名。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廬江縣

來歷名稱 梁武帝在齊建元二年(480年)改治舒縣的廬江郡增置湘州,梁武帝天監末(約519年),梁武帝改灊[qián] 縣為廬江縣,北齊廢湘州,仍留廬江郡、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廬江郡,廬江縣改屬廬州(治合肥,今為市)。從此,廬江縣定名不變。

廬江縣名據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說是“蓋因舊郡而名”。係指秦漢舊郡,原在江南地區。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壬子,撤銷江南廬江郡。此後的廬江郡系析九江郡西部江北地區及衡山郡東部地區組建(原主治皖縣,今潛山縣梅城鎮),東晉南北朝後才與今廬江縣有關。


安徽省劃分為4區1市4縣的新2線城市,享有“IC之都”之稱


巢湖市

來歷名稱 秦統一後,置郡縣,柘皋一帶為橐皋縣,巢湖以南為居巢縣。因這裡是古代居巢國的地域。西晉在原居巢境分設居巢、臨湖、襄安三縣。唐武德三年(620年),置巢州,同時析襄安為開城、扶陽兩縣,隸屬巢州。武德七年(624年)廢巢州,合兩縣名巢縣。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升巢縣為鎮巢軍。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鎮巢軍改稱巢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降巢州為縣。1983年10月23日,撤銷巢縣改置巢湖市(縣級)。以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為名。1999年底撤市改稱居巢區。2011年8月22日撤地級巢湖市,以原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

「居巢國」是殷周時期的重要方國之一。《尚書》中曾兩處記載。一處是《仲虺之誥》雲:「成湯放桀於南巢」,一處是《遊獒》雲:「周武王克殷,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左傳》中也有多處記載。「巢」又作「居巢」,春秋時為吳、楚兩國相互爭奪的目標,先是歸服於楚,最後為吳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