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體自戀如陷漩渦,短視頻主播“謀財”小孩“買單”

虐體自戀如陷漩渦,短視頻主播“謀財”小孩“買單”

短視頻主播謀財,取之真有“道”。

10月13日,青田11歲女孩陳某緊閉房門不出,家人生疑進屋查看,發現其正在給抖音主播刷禮物,翻看其抖音賬號刷禮記錄發現,陳某從10月2日到10月12日,竟為抖音主播刷禮共花了13.9萬元,數額之大,讓人詫異。

為何給主播刷禮物?

據陳某所述,其喜歡玩“第五人格”這款手遊,在抖音直播間看主播們打遊戲時,主播告訴她,只要刷禮物就能帶她玩遊戲,而她最初刷禮物就想跟主播學技術。除給主播刷禮物外,陳某還給抖友發了近2萬元紅包,買了2.2萬元遊戲裝備,總計花了將近18W。

該事曝光後,迅速引發熱議,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眾多媒體對其進行報道,備受關注的除金額巨大外,還因抖音主播明知陳某未成年(賬號有標籤為小學生,主播私下問告知過年齡11歲),依然誘導其刷禮物,不僅在直播間鼓勵刷禮物,還私下誘導其上直播間打賞,吃相之難看,不忍直視。

虐體自戀如陷漩渦,短視頻主播“謀財”小孩“買單”

從圖中主播與陳某的聊天記錄可知,主播私下通過對陳某“噓寒問暖”、“爭寵撒嬌”、“直接要禮物”等多種方式誘導其打賞。

陳某並非孤例,類似未成年小孩“天價”打賞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10月10日,濰坊壹粉莊先生兒子用父母手機刷抖音,給抖音主播刷了47000元;7月12日 州城10歲小女孩刷抖音20來分鐘,花掉父母14734元。6月19日,某9歲男孩在家庭外出聚餐3個小時內,給主播打賞了50000多元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直播打賞如此熱鬧究竟誰在主導?未成年人“天價”打賞主播頻發,這背後有何緣由?而誰又該為此買單呢?

一、假作真時真亦假,豪紳掏錢小孩跟進

客觀說,小孩進入直播間,想讓他不刷錢也挺難的,因為裡面套路太多了,連成人也容易被”坑“,更別提小孩了。

今年8月,中新經緯報道了一件非常勁爆的事,一名秀場流量主播智嘉(化名)向其爆料稱,他直播間曾在5個月內產生了400多萬元的打賞流水,但只有5萬是真實的,其餘都是經紀公司刷的。

智嘉稱,直播行業打賞套路多,除直播間營造被“神豪”包養,土豪互鬥等日常操作外,經紀公司和直播平臺配合也很默契,比如按規則打賞流水平臺要抽成,但經紀公司“刷”的流水不會被抽成,只有粉絲真打賞的錢才會分賬,即所謂的“豪紳們的錢如數奉還,百姓們的錢三七分賬”。

那究竟有哪些人常為主播刷禮物呢?一般來說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主播經紀公司安排專門刷禮物的人,這些人偽裝成主播的鐵桿粉絲+神豪,對主播一擲千金,而主播也對其極為尊崇,給其各種各樣的特權,目的就是烘托氣氛,引導普通粉絲刷禮物,比如上文智嘉爆料的那樣。

第二類是和主播有交易(潛在交易)的人,比如主播間互相刷禮物,烘托氣氛的同時,也為彼此引流;再比如有商家想合作的,刷禮物刷到榜首,主播讓粉絲關注商家去秒貨,這是快手主播常用的方式;當然還有如錢色交易等黑產也是如此,比如大款為美女刷禮物,然後再線下約會等等。

第三類就是真正的粉絲,他們被直播間刷禮成風的假象帶動,忍不住加入了刷禮物大軍,但絕大數人都不會刷太多,畢竟愛不能發電,也不能生錢,而且很多粉絲送的都是平臺免費禮物,這個從400萬里面只有5萬真的就可見一斑。

俗話說,假作真時真亦假,假的多了也就被人當成真的。更何況直播打賞各種利益交織,套路太深,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本身辨別能力有限,很容易被矇蔽,所以當假豪紳們刷禮物時,未成年人自然容易跟進。

二、虐體自戀如陷旋渦,刷禮物根本停不下來

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給主播打賞或是一時衝動,但為何未成年小孩還迷上打賞了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該現象可用“虐體自戀”來解釋,指的是內心不自信的人,必須藉助他人的喜歡與認可,來判斷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值得被愛,一旦這種喜歡改變或失去了,內在價值感就會坍塌。

比如上文中11歲陳某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在西班牙,來自父母的關愛比普通孩子肯定相對較少,所以原本想刷禮物學遊戲技巧,但即使沒技巧可學依然不斷給主播們刷禮物,並覺得很開心不想停。

最重要的原因當屬主播們的認可和喜歡,一旦她停止刷禮物,來自主播的喜歡和認可就會失去,這是她不能停下來的原因。

再比如今年4月份南寧吳先生爆料稱,自家10歲的女兒3月份給抖音主播打賞了1萬多元,從1月份到4月份總共花了27000元,相當於自己妻子一年的工資。

當問到女兒為何給主播打賞時,女兒稱每次給主播送禮物時,主播都會誇她,說謝謝誰送的什麼禮物等等,讓她很開心,因為在家裡沒什麼人誇她。

若說虐體自戀是小孩給主播刷禮物的內因,那外因就是直播間的刷禮物氣氛,這種氣氛會將人帶入漩渦停不下來,這就是漩渦效應,即當你被一種能量、行為或想法帶動並進入一種自己不能控制的狀態。

根據央視之前的報道,很多直播間都有兩種標配人員,一種偽裝粉絲炒人氣,一種是專門刷禮物的人員,而這兩種人員營造的氣氛會帶動其它真粉絲掏出真金白銀。

比如當年轟動一時的某酒店出納員高某挪用360萬元公款給“酷狗繁星”平臺主播刷禮物事件,直到自首當天仍在看直播刷禮物,按照高某的說法,直播間都在刷禮物,然後你會不由自主進行攀比,禮物太少,即使送出去了,也不能引起主播關注,讓人不爽,而若想跟主播一對一說話,還需提升賬號等級,獲得相應特權,而充值的錢越多等級越高等等讓她如陷漩渦,停不下來,熟不知很多直播間“神豪”都是主播自己的人。

成年人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未成年人了。

三、好生意壞心意,小孩打賞不值得欣賞

不過,小孩打賞的錢好賺,但未必好收。

未成年小孩打賞出手闊綽,容易被言語誘導,看似是門“好生意”,其實禍藏著“壞心意”,錢來得快去得更快,主播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對小孩、家長、平臺甚至主播都沒有好處。

1、主播擔責賠錢賠名,不如主動規避

對主播來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合理合法合情的範圍內,主播通過輸出時間獲取報酬,甚至對成人撒嬌使用一些小伎倆都無可厚非,但把手伸到小孩這裡來,未免吃相太過難看,而且涉及到未成年人,輿論、監管要求都會更高,主播可能惹火燒身,錢沒撈到反惹一身騷。

比如陳某在抖音上給主播刷的13.9萬元錢已經被追回來了,涉事幾個主播也大大出名了,平臺會不會對他們有所約束不好說,理論上來講應該會重點照顧一些,不然下次還得出來擦屁股。再比如有主播表示,因小孩打賞惹來大人追債,因不想事件鬧大影響聲譽與流量,只能私下賠錢了事,連平臺抽成的錢都自己墊付了,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那何不主動規避,至少在明知對方是未成年小孩時別再誘導。

2、平臺受累惡名在外,不妨儘早劃線

對平臺來講,因未成年小孩“天價”打賞主播事件頻繁刷屏也並不光彩,事涉未成年人的負面新聞,往往會平臺帶來更大的輿論壓力,比如當年因青少年沉迷《王者榮耀》引發多種負面新聞,就給騰訊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引發全民批判。

未成年小孩“天價”打賞主播事件,也會讓很多家長認為直播平臺就是“害人的東西”,不僅浪費小孩時間,還誘導打賞,跟詐騙無異,這很影響平臺聲譽,再者每次出事家長們幾乎都要找平臺,對平臺來說也很麻煩。

雖然目前國內53家直播視頻平臺上線了“青少年模式”,在該模式下未成年人不能打賞,但少不了有小孩臨時用大人手機玩;很多APP也支持在線反饋(未成年打賞),但卻需要提供各種證明“未成年在打賞”的證據,給維權家長帶來不少困擾,平臺何不設“紅線”,重點打擊那些明知是未成年用戶卻依然誘導打賞的主播,以儆效尤,從主播層面正本清源。

3、 家長失財小孩遭殃,何不未雨綢繆

小孩打賞主播,損失最大的當然是家長,很多家長因不能提供足夠證據,或者本身不太懂規則,小孩打賞給主播的錢就算“打水漂”了;即使追回來大部分也是在有媒體曝光的情況下,而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想到或者得到媒體幫助的。

從公開信息來看,小孩給主播打賞主要有3大原因,要麼迷戀遊戲,通過直播看主播玩遊戲想讓主播帶著玩;要麼本身缺少家人關愛,很享受刷禮物時主播給予的讚賞;還有就是對金錢沒概念。

比如州城劉先生兒子在今年7月10日,20分鐘內給抖音4名主播共打賞了27次,總金額接近15000元,最多的一筆打賞為1000元,當問孩子為什麼給比人這麼多錢是,其兒子表示“1000元好像是個小數目”,並且不知道“打賞就是真要給錢”。

可見,家長本身對孩子關愛和教育不夠容易引發此類事件,最重要的是家長怎麼能讓小孩知道支付密碼任意消費呢?家長們,不妨長點心吧,莫要等事發後費錢又費心。

總之,未成年人“天價”打賞主播,受傷的不僅是小孩和家長,也是平臺和主播,短視頻主播謀財,當取之有道,若走“歪”道,那就不妨讓他無“道”可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