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區塊鏈是個騙子,時間會殺死他!

如果時間證實區塊鏈就是個騙子,那麼時間也會殺死這篇文章。

今年3月,筆者曾寫過一篇題為《區塊鏈,有信徒倒戈了》的文章。文章大意是說區塊鏈裡是非較多,需要理智看待“去中心化”,認真整理區塊鏈與虛擬貨幣之間的區別和關係,並提到幣圈和鏈圈都沒有好故事。

時隔大半年的時間,鏈圈事件依然熱,而幣圈江湖是非多。只是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而且這種質疑越來越深入。

有文章認為,區塊鏈的熱情開始有了消散的跡象,感覺區塊鏈要涼了,即使有一些區塊鏈的案子上來,也僅僅是硬撐場面罷了,更有知乎大V開始撰文說,幣圈和鏈圈全是騙子,要完。

在這個秋風蕭瑟的季節裡,忽然有人說區塊鏈是個騙子,那些已經跳入區塊鏈圈子裡的人的心就亂了。

如果區塊鏈是個騙子,時間會殺死他!

那麼,區塊鏈到底是不是騙子?

被過度神化的“去中心化”光環消退,信徒倒戈成必然

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筆者看來確實是個很難成立的東西,筆者也曾在《區塊鏈需要三體文明,三體不需要區塊鏈》一文提到,“區塊鏈不會存在絕對的去中心化”。

而之前,虛擬貨幣在大肆炒作時,去中心化給了參與者們很大的想象空間,但這種空間最近崩壞得厲害。這種崩塌直接讓人們開始懷疑區塊鏈的真正價值。

這就如某當紅明星,顏值、道德光環迷倒一片迷弟迷妹,但當該明星出現了被媒體證實的醜聞後,人設也瞬間崩塌,迷弟迷妹的信仰也就坍塌了,倒戈自然少不了——啐一口唾沫,丟一句,“虧我喜歡你這麼久!”。

區塊鏈信徒倒戈的另一個原因是,原設定概念被否,比如製造信任的機器並不生產信任。

如果區塊鏈是個騙子,時間會殺死他!

製造信任的機器並不生產信任

起初,很多人給區塊鏈下定義時,會用一句話總結——“製造信任的機器”。

然而,上鍊並不一定意味著信任。因為目前的鏈大多停留在一個很基礎的層面,即,告訴你鏈上有什麼,但不告訴你這個鏈的動機是什麼,所以我們無法判斷鏈上源頭信息的利與害。

這也是為什麼鏈需要中心化的緣故,因為只有知道鏈的動機是友好的,才有資格往下談是否可信。以前的ICO,大量的代幣以區塊鏈的名義進行韭菜收割的江湖惡習如此之多,其實就是最初的第一步就沒走對——動機不純。

第一步走不對,那麼後面的信任就無從談起。

既然區塊鏈不一定能製造信任,那麼信徒們自然會再次給區塊鏈投出不信任票。

兩點這麼重要的概念組成部分都被否了,那麼,區塊鏈真的會是騙子嗎?

如果區塊鏈是個騙子,時間會殺死他!

區塊鏈會是騙子嗎?

區塊鏈,一不能去中心化,二不能製造信任。之前如此地信任區塊鏈的這兩個概念,如今卻欺騙了我們,我們如何不給他貼上“騙子”的標籤?

自此,我們或許需要重新去定義區塊鏈。

區塊鏈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如果硬要說是技術,他確實是用到了加密技術。但區塊鏈本身更像是一個思維方式或理念。如果這樣去理解區塊鏈,我們或許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釐清兩個問題:

1、如果要保證區塊鏈不是騙子,首先需要從源頭上保證其動機的正面性,技術架構和體系的完整合理,這就需要中心化機構做背書。最近我國的區塊鏈要出相關規定,會是個積極的信號。有文章說中國可能在區塊鏈領域成立一行業協會,或許也是有此考慮。

2、區塊鏈雖不製造信任,但在合理的理念框架下,可以擴大信任基礎。我們知道,目前在各金融機構之間,以及一些供應鏈體系成員中,聯盟鏈已經在逐漸形成。

而在聯盟鏈鏈上的節點,聯盟成員之間一般都會是彼此認可的夥伴,彼此信任。如果有某個成員的信用存在汙點,那麼某成員在鏈上的節點就會被摘除,其他聯盟鏈也將很難再接受他,失信成本高。當然,該聯盟鏈的信任基礎也會受到影響。

反過來,聯盟鏈也可以從其他聯盟鏈中擴充可信任節點,以擴大聯盟之間的信任節點數,共識基礎也會更為堅固。

如此,社會的共識基礎才會不斷擴大,信任成本會降低。

3、技術總會去想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區塊鏈在技術方面,特別是在共識算法的成本及效率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可信公鏈的技術問題會是一個極難搞定的大問題。但作為技術問題,我們或許要給於更多的耐心。畢竟,慾望面前,人類總是潛力無限。

如果區塊鏈是個騙子,時間會殺死他!

時間殺死一切!

有人提到,區塊鏈僅僅是一種過渡技術。筆者倒要問,世界上哪種技術不都是過渡技術?

人類的“貪婪”不會只讓任何技術永遠在原地打轉。

畢竟,時間殺死一切。

最後,如果時間證實區塊鏈就是個騙子,那麼時間也會殺死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