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服務助企“輕裝上陣”

全市1000個重點項目接近滿產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100%;實施城市獵頭行動計劃……在系列科學謀劃和精準施策下,四川成都經濟恢復的內生驅動力持續增強。

3月初,成都出臺33條措施,明確將通過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擴大有效投資、構建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等舉措,實現疫情防控和達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成都33條”精準紓困,多個涉及產業、民生的重大項目連續開工,吹響了新一年項目攻堅“衝鋒號”。

3月5日,四川一汽豐田新車型項目啟動儀式在成都經開區舉行,拉開了成都重大項目第一季度簽約與開工大幕。3月8日,成都市7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約1707億元。與此同時,成都東部新區、天府國際機場、大運會場館等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也按下全面復工復產的“快進鍵”。

BOSS直聘與店長直聘數據顯示,在全國15個新一線城市中,三大行業藍領在春節後三週的平均復工進度為47%,其中,成都以60%領跑新一線城市。

政策精準,還需落實到位。為此,成都市在前期“一對一服務專員”和“行業協會工作服務專班”基礎上,又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專項行動,以“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專項行動為統攬,持續深入推進穩產滿產。

成都市明確提出,“一家企業不恢復正常運行,聯絡員不返回機關;一個行業不恢復正常,聯絡工作專班就要負責到底。”新經濟、金融服務、零售商業等多個行業領域均建立了政企聯絡專員專班制度,通過下沉基層的主動服務幫助企業“輕裝上陣”,並從加大財稅政策扶持力度、加強資金流動性支持、全力保障企業用工、穩定生產生活物資供應、優先保障物流運輸暢通5個方面梳理困難、解決問題。

在送政策、送服務的同時,成都市相關部門還幫助企業化危為機,創新轉型。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先後發佈3批專題“城市機會清單”,並上線由政府支持、行業組織和代表性企業打造的“城市產業招商平臺”,開啟24小時“不打烊”全球產業合作服務窗口。

今年2月,成都高新區在短短1個月內密集出臺3批“新經濟科技賦能”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覆蓋區內324家新經濟企業,面向社會提供547種產品和服務。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 鍾華林 通訊員 程曉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