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最被低估的小說是哪部?

《名劍風流》的創作時間具體已不可考。胡正群說是在一九六六年動筆,而後斷續地寫了五六年,由喬奇代筆了一萬餘字。《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則認為是一九六五年便已出版,喬奇代筆了三萬字。還有一種說法便是《名劍風流》在一九六七年夏季至一九六九年冬季於明報連載。六七年六月,春秋出版社出版第一冊,九八年八月出版第三十四冊,但是沒有完整出版。

綜合這三種看法,我們可以確定《名劍風流》創作的三個信息:

第一、《名劍風流》創作於一九六零到一九七零年之間。

第二、《名劍風流》不是一次性就寫完了的作品。

第三、《名劍風流》存在著代筆。

古龍最被低估的小說是哪部?

眾所周知,古龍從一九六零年涉入武壇,開始了十年的探索期。在這十年,他還沒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無論是文風還是架構都受到不同程度上的金庸影響。根據所能確定的這三點信息,再參考古龍這十年的創作年份表,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一部“破繭重生”卻又“虎頭蛇尾”之作。

按照胡正群的說法,該小說在一九六六年動筆。那麼在這一年,古龍發生了什麼呢?

在此之前,他的《劍毒梅香》在報刊上與臥龍生的《絳雪玄霜》同時連載。在古龍成名之前,臥龍生就已是武俠界的大宗師,自己的作品能夠與這樣的一位前輩佔據同一班刊,無疑增加了極大的信心。按照胡正群的說法,古龍在寫《劍毒梅香》的同時,還有兩部按月出版的單行本需要交稿,如此而來他一個月同時寫三部書。

我們知道,古龍當初涉足武林除了是對武俠小說抱有濃厚的興趣之外,更多的只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而這樣的一個月同時有三部稿子的成績無疑是對古龍極大的鼓舞,又因他還時常為諸葛青雲、臥龍生等人代筆,這種鼓舞很容易就會化成野心與抱負,他需要一部足夠份量的作品在往上走一步,證明自己的能力。

古龍最被低估的小說是哪部?

按照《臺灣武俠小說史》認為是一九九五年出版的說法,我們可以認為古龍當時的心態與上述相似。而按照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九年於明報連載的說法,我們則可以知道古龍的創新求變的心願越來越強烈,《浣花洗劍錄》、《大旗英雄傳》、《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獲得瞭如此的成功,下一步該怎麼走?

或者說,在找到自己的風格之前,如何再尋突破?

抱負有了、野心大了、筆力增進了,再將之全都運用在劍走偏鋒的詭異情節上,無論怎麼說,《名劍風流》的質量都不會止步於如今的水平。

可事實上卻的確發生了。

它的開頭設了不一般的懸念。即是主角俞佩玉親眼目睹父親慘死,卻沒過多久一個和他父親長的一模一樣的人出現了。於是他就陷入了一個迷局,他想告訴大家那個人不是他父親,卻沒有人相信,反而要為此躲避那個人的追殺。同時,“黃池之會”上,那個人還被十三門派掌門推舉為武林盟主。

它的情節出人意料,結構異常龐大。由俞佩玉發現父親已死從而引入了十三派掌門推舉武林盟主,從紅蓮花、百花仙子剛懷疑此事並步入調查便變成了俞佩玉被天下通緝,被救後又開始了易容,成為了天下第一美男子。之後便是在逃亡路上尋找反擊,“天下十大高手”、揚子江、墨玉夫人、東郭先生紛紛出場,一個比一個武功高,一個比一個神秘。

這本都是《名劍風流》的優點,可最後卻在綜合作用下成為了缺點。

因為斷續的寫了五六年。

因為最後由人代筆了幾萬字。

一個作家最好的創作時機便是在長時期的構思中潛伏,而後經過無數次的靈光碰撞,產生出強大的野心抱負與強烈的創作慾望,最終因為某個契機靈感源源不斷的噴發,下筆如有神、一瀉千里,一氣呵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