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

小星老師按了一下手腕上的全息顯示器,我們面前的空中立刻顯示出一幅全息圖像,孩子們的注意力立刻被它吸引過去,暫時安靜下來。那是一個晶瑩透明的密封玻璃球,大約有10釐米直徑,球裡有三分之二充滿了水,水中有一隻小蝦、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綠色的藻類植物,小蝦在水中悠然地遊動著。小星老師說:“這是阿東的一件自然課的設計作業,小球中除了這幾樣東西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細菌,它們在密封的玻璃球中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小蝦以海藻為食,從水中攝取氧氣,然後排出含有機物質的糞便和二氧化碳廢氣,細菌將這些東西分解成無機物質和二氧化碳,然後海藻利用了這些無機物質與人造陽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放出氧氣供小蝦呼吸。這樣的生態循環應該能使玻璃球中的生物在只有陽光供應的情況下生生不息。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課程設計,我知道,這裡面凝聚了阿東和所有飛船派孩子的夢想,這就是你們夢中飛船的縮影啊!阿東告訴我,他按照計算機中嚴格的數學模型,對球中每一樣生物進行了基因設計,使他們的新陳代謝正好達到平衡。他堅信,球中的生命世界會長期活下去,直到小蝦壽命的終點。老師們都很鍾愛這件作業,我們把它放到所要求強度的人造陽光下,也堅信阿東的預測,默默地祝福他創造的這個小小的世界。但現在,時間只過去了十幾天……”

小星老師從隨身帶來的一個小箱子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個玻璃球,死去的小蝦漂浮在水面上,水已混濁不堪,腐爛的藻類植物已失去了綠色,變成一團沒有生命的毛狀物覆蓋在珊瑚上。

“這個小世界死了。孩子們,誰能說出為什麼?”小星老師把那個死亡的世界舉到孩子們面前。

“它太小了!”

“說得對,太小了,小的生態系統,不管多麼精確,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

飛船派們想像中的飛船也一樣。”

“我們的飛船可以造得像上海或紐約那麼大。”阿東說,聲音比剛才低了許多。

“是的,按人類目前的技術也只能造這麼大,同地球相比,這樣的生態系統還是太小了,太小了。”

“我們會找到新的行星。”

“這連你們自己也不相信。半人馬座沒有行星,最近的有行星的恆星在八百五十光年以外,目前人類能建造的最快的飛船也只能達到光速的百分之零點五,這樣就需十七萬年時間才能到那兒,飛船規模的生態系統連這十分之一的時間都維持不了。孩子們,只有像地球這樣規模的生態系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態循環,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裡離開了母親!”

“可……老師,我們來不及的,地球來不及的,它還來不及加速到足夠快,航行到足夠遠,太陽就爆炸了!”

“時間是夠的,要相信聯合政府!這我說了多少遍,如果你們還不相信,我們就退一萬步說:人類將自豪地去死,因為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

人類的逃亡分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人們把這五步分別稱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Ⅰ(加速)、流浪時代Ⅱ(減速)、新太陽時代。

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

我們的船繼續航行,到了地球黑夜的部分,在這裡,陽光和地球發動機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涼的海風中,我們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樣的景象啊,美得讓我們心醉。小星老師一手摟著我們,一手指著星空,看,孩子們,那就是半人馬座,那就是比鄰星,那就是我們的新家!說完她哭了起來,我們也都跟著哭了,周圍的水手和船長,這些鐵打的漢子也流下了眼淚。所有的人都用淚眼探望著老師指的方向,星空在淚水中扭曲抖動,惟有那個星星是不動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遠方陸地的燈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凍死的孤獨旅人前方隱現的火光,那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是人類在未來一百代人的苦海中惟一的希望和支撐……

在回家的航程中,我們看到了啟航的第一個信號:夜空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彗星,那是月球。人類帶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把它推離地球軌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時相撞。月球上行星發動機產生的巨大彗尾使大海籠罩在一片藍光之中,群星看不見了。月球移動產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衝天,我們改乘飛機向南半球的家飛去。

啟航的日子終於到了!

我們一下飛機,就被地球發動機的光柱照得睜不開眼,這些光柱比以前亮了幾倍,而且所有光柱都由傾斜變成筆直。地球發動機開到了最大功率,加速產生的百米巨浪轟鳴著滾上每個大陸,灼熱的颶風夾著滾燙的水沫,在林立的頂天立地的等離子光柱間瘋狂呼嘯,拔起了陸地上所有的大樹……這時從宇宙空間看,我們的星球也成了一個巨大的彗星,藍色的彗尾刺破了黑暗的太空。

地球上路了,人類上路了。

就在啟航時,爺爺去世了,他身上的燙傷已經感染。彌留之際他反覆唸叨著一句話:“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中篇 逃逸時代

學校要搬入地下城了,我們是第一批入城的居民。校車鑽進了一個高大的隧洞,隧洞成不大的坡度向地下延伸。走了有半個鐘頭,我們被告之已入城了,可車窗外哪有城市的樣子?只看到不斷掠過的錯綜複雜的支洞和洞壁上無數的密封門,在高高洞頂一排泛光燈下,一切都呈單調的金屬藍色。想到後半生的大部分時光都要在這個世界中度過,我們不禁黯然神傷。

“原始人就住洞裡,我們又住洞裡了。”靈兒低聲說,這話還是讓小星老師聽見了。

“沒有辦法的,孩子們,地面的環境很快就要變得很可怕很可怕,那時,冷的時候,吐一口唾沫,還沒掉到地上呢,就凍成小冰塊兒了;熱的時候,再吐一口唾沫,還沒掉到地上,就變成蒸汽了!”

“冷我知道,因為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了;可為什麼還會熱呢?”同車的一個低年級的小娃娃問。

“笨,沒學過變軌加速嗎?”我沒好氣地說。

“沒有。”

靈兒耐心地解釋起來,好像是為了分散剛才的悲傷。“是這樣:跟你想的不同,地球發動機沒那麼大勁兒,它只能給地球很小的加速度,不能把地球一下子推出太陽軌道,在地球離開太陽前,還要繞著它轉15個圈呢!在這15個圈中地球慢慢加速。

現在,地球繞太陽轉著一個挺圓的圈兒,可它的速度越快呢,這圈就越扁,越快越扁越快越扁,太陽越來越移到這個扁圈的一邊兒,所以後來,地球有時離太陽會很遠很遠,當然冷了……”

“可……還是不對!地球到最遠的地方是很冷,可在扁圈的另一頭兒,它離太陽……嗯,我想想,按軌道動力學,還是現在這麼近啊,怎麼會更熱呢?”

真是個小天才,記憶遺傳技術使這樣的小娃娃成了平常人,這是人類的幸運,否則,像地球發動機這樣連神都不敢想的奇蹟,是不會在四個世紀內變成現實的。

我說:“可還有地球發動機呢,小傻瓜,現在,一萬多臺那樣的大噴燈全功率開動,地球就成了火箭噴口的護圈了……你們安靜點吧,我心裡煩!”

我們就這樣開始了地下的生活,像這樣在地下500米處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遍佈各個大陸。在這樣的地下城中,我讀完小學並升入中學。學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藝術和哲學之類的教育已壓縮到最少,人類沒有這份閒心了。這是人類最忙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很有意思的是,地球上所有的宗教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現在終於明白,就算真有上帝,他也是個王八蛋。歷史課還是有的,只是課本中前太陽時代的人類歷史對我們就像伊甸園中的神話一樣。

父親是空軍的一名近地軌道宇航員,在家的時間很少。記得在變軌加速的第五年,在地球處於遠日點時,我們全家到海邊去過一次。運行到遠日點頂端那一天,是一個如同新年或聖誕節一樣的節日,因為這時地球距太陽最遠,人們都有一種虛幻的安全感。像以前到地面上去一樣,我們須穿上帶有核電池的全密封加熱服。外面,地球發動機林立的刺目光柱是主要能看見的東西,地面世界的其它部分都淹沒於光柱的強光中,也看不出變化。我們乘飛行汽車飛了很長時間,到了光柱照不到的地方,到了能看見太陽的海邊。這時的太陽已成了一個棒球大小,一動不動地懸在天邊,它的光芒只在自己的周圍映出了一圈晨曦似的亮影,天空呈暗暗的深藍色,星星仍清晰可見。舉目望去,哪有海啊,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原。在這封凍的大海上,有大群狂歡的人。焰火在暗藍色的空中開放,冰凍海面上的人們以一種不正常的感情在狂歡著,到處都是喝醉了在冰上打滾的人,更多的人在聲嘶力竭地唱著不同的歌,都想用自己的聲音壓住別人。

“每個人都在不顧一切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訴你們,我愛上了黎星,我要離開你們和她在一起。”

“她是誰?”媽媽平靜地問。

“我的小學老師。”我替爸爸回答。我升入中學已兩年,不知道爸爸和小星老師是怎麼認識的,也許是在兩年前那個畢業儀式上?

“那你去吧。”媽媽說。

“過一陣我肯定會厭倦,那時我就回來,你看呢?”

“你要願意當然行。”媽媽的聲音像冰凍的海面一樣平穩,但很快激動起來, “啊,這一顆真漂亮,裡面一定有全息散射體!”她指著剛在空中開放的一朵焰火,真誠地讚美著。

在這個時代,人們在看四個世紀以前的電影和小說時都莫名其妙,他們不明白,前太陽時代的人怎麼會在不關生死的事情上傾注那麼多的感情。當看到男女主人公為愛情而痛苦或哭泣時,他們的驚奇是難以言表的。在這個時代,死亡的威脅和逃生的慾望壓倒了一切,除了當前太陽的狀態和地球的位置,沒有什麼能真正引起他們的注意並打動他們了。這種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關注,漸漸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生活,對於愛情這類東西,他們只是用餘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賭徒在盯著輪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口水一樣。

過了兩個月,爸爸真從小星老師那兒回來了,媽媽沒有高興,也沒有不高興。

爸爸對我說:“黎星對你印象很好,她說你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學生。”

媽媽一臉茫然:“她是誰?”

“小星老師嘛,我的小學老師,爸爸這兩個月就是同她在一起的!”

“哦,想起來了!”媽媽搖頭笑了,“我還不到四十,記憶力就成了這個樣子。”

她抬頭看看天花板上的全息星空,又看看四壁的全息森林,“你回來挺好,把這些圖像換換吧,我和孩子都看膩了,但我們都不會調整這玩藝兒。”

當地球再次向太陽跌去的時候,我們全家都把這事忘了。

有一天,新聞報道海在融化,於是我們全家又到海邊去。這是地球通過火星軌道的時候,按照這時太陽的光照量,地球的氣溫應該仍然是很低的,但由於地球發動機的影響,地面的氣溫正適宜。能不穿加熱服或冷卻服去地面,那感覺真令人愉快。地球發動機所在的這個半球天空還是那個樣子,但到達另一個半球時,真正感到了太陽的臨近:天空是明朗的純藍色,太陽在空中已同啟航前一樣明亮了。可我們從空中看到海並沒融化,還是一片白色的冰原。當我們失望地走出飛行汽車時,聽到驚天動地的隆隆聲,那聲音彷彿來自這顆星球的最深處,真像地球要爆炸一樣。

“這是大海的聲音!”爸爸說,“因為氣溫驟升,厚厚的冰層受熱不均勻,這很像陸地上的地震。”

突然,一聲雷霆般尖厲的巨響插進這低沉的隆隆聲中,我們後面看海的人們歡呼起來。我看到海面上裂開一道長縫,其開裂速度之快如同廣闊的冰原上突然出現的一道黑色的閃電。接著在不斷的巨響中,這樣的裂縫一條接一條地在海冰上出現,海水從所有的裂縫中噴出,在冰原上形成一條條迅速擴散的急流……

回家的路上,我們看到荒蕪已久的大地上,野草在大片大片地鑽出地面,各種花朵在怒放,嫩葉給枯死的森林披上綠裝……所有的生命都在抓緊時間煥發著活力。

隨著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越來越近,人們的心也一天天揪緊了。到地面上來欣賞春色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都深深地躲進了地下城中,這不是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酷熱、暴雨和颶風,而是躲避那隨著太陽越來越近的恐懼。有一天在我睡下後,聽到媽媽低聲對爸爸說:“可能真的來不及了。”

爸爸說:“前四個近日點時也有這種謠言。”

“可這次是真的,我是從錢德勒博士夫人口中聽說的,她丈夫是航行委員會的那個天文學家,你們都知道他的。他親口告訴她已觀測到氦的聚集在加速。”

“你聽著親愛的,我們必須抱有希望,這並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擁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明天把這話告訴孩子。”

和所有的人一樣,我也隨著近日點的到來而心神不定。有一天放學後,我不知不覺走到了城市中心廣場,在廣場中央有噴泉的圓形水池邊呆立著,時而低頭看著藍瑩瑩的池水,時而抬頭望著廣場圓形穹頂上夢幻般的光波紋,那是池水反射上去的。這時我看到了靈兒,她拿著一個小瓶子和一根小管兒,在吹肥皂泡。每吹出一串,她都呆呆地盯著空中漂浮的泡泡,看著它們一個個消失,然後再吹出一串……

“都這麼大了還幹這個,這好玩嗎?”我走過去問她。

靈兒見了我以後喜出望外:“我倆去旅行吧!”

“旅行?去哪?”

“當然是地面啦!”她揮手在空中劃了一下,用手腕上的計算機甩一幅全息景象,顯示出一個落日下的海灘。微風吹拂著棕櫚樹,道道白浪,金黃的沙灘上有一對對的情侶,他們在鋪滿碎金的海面前呈一對對黑色的剪影。“這是夢娜和大剛發回來的,他倆現在還滿世界轉呢,他們說外面現在還不太熱,外面可好呢,我們去吧!”

“他們因為曠課剛被學校開除了。”

“哼,你根本不是怕這個,你是怕太陽!”

“你不怕嗎?別忘了你因為怕太陽還看過精神病醫生呢。”

“可我現在不一樣了,我受到了啟示!你看,”靈兒用小管兒吹出了一串肥皂泡,“盯著它看!”她用手指著一個肥皂泡說。

我盯著那個泡泡,看到它表面上光和色的狂瀾,那狂瀾以人的感覺無法把握的複雜和精細在湧動,好像那個泡泡知道自己生命的長度,瘋狂地把自己浩如煙海的記憶中無數的夢幻和傳奇向世界演繹。很快,光和色的狂瀾在一次無聲的爆炸中消失了,我看到了一小片似有似無的水汽,這水汽也只存在了半秒鐘,然後什麼都沒有了,好像什麼都沒有存在過。

“看到了嗎?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個小水泡,啪一下,什麼都沒了,有什麼好怕的呢?”

“不是這樣的,據計算,在氦閃發生時,地球被完全蒸發掉至少需要一百個小時。”

“這就是最可怕之處了!”靈兒大叫起來,“我們在這地下500米,就像餡餅裡的肉餡一樣,先給慢慢烤熟了,再蒸發掉!”

一陣冷戰傳遍我的全身。

“但在地面就不一樣了,那裡的一切瞬間被蒸發,地面上的人就像那泡泡一樣,啪一下……所以,氦閃時還是在地面上為好。”

不知為什麼,我沒同她去,她就同阿東去了,我以後再也沒見到他們。

氦閃並沒有發生,地球高速掠過了近日點,第六次向遠日點升去,人們繃緊的神經鬆弛下來。由於地球自轉已停止,在太陽軌道的這一面,亞洲大陸上的地球發動機正對它的運行方向,所以在通過近日點前都停了下來,只是偶爾做一些調整姿態的運行,我們這兒處於寧靜而漫長的黑夜之中。美洲大陸上的發動機則全功率運行,那裡成了火箭噴口的護圈。由於太陽這時也處於西半球,那兒的高溫更是可怕,草木生煙。

地球的變軌加速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進行著。每當地球向遠日點升去時,人們的心也隨著地球與太陽距離的日益拉長而放鬆;而當它在新的一年向太陽跌去時,人們的心一天天緊縮起來。每次到達近日點,社會上就謠言四起,說太陽氦閃就要在這時發生了;直到地球再次升向遠日點,人們的恐懼才隨著天空中漸漸變小的太陽平息下來,但又在醞釀著下一次的恐懼……人類的精神像在蕩著一個宇宙鞦韆,更適當地說,在經歷著一場宇宙俄羅斯輪盤賭:升上遠日點和跌向太陽的過程是在轉動彈倉,掠過近日點時則是扣動扳機!每扣一次時的神經比上一次更緊張,我就是在這種交替的恐懼中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其實仔細想想,即使在遠日點,地球也未脫離太陽氦閃的威力圈,如果那時太陽爆發,地球不是被氣化而是被慢慢液化,那種結果還真不如在近日點。

在逃逸時代,大災難接踵而至。

由於地球發動機產生的加速度及運行軌道的改變,地核中鐵鎳核心的平衡被擾動,其影響穿過古騰堡不連續面,波及地幔。各個大陸地熱逸出,火山橫行,這對於人類的地下城市是致命的威脅。從第六次變軌週期後,在各大陸的地下城中,岩漿滲入災難頻繁發生。

那天當警報響起來的時候,我正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聽到市政廳的廣播:

“F112市全體市民注意,城市北部屏障已被地應力破壞,岩漿滲入!岩漿滲入!現在岩漿流已到達第四街區!公路出口被封死,全體市民到中心廣場集合,通過升降向地面撤離。注意,撤離時按危急法第五條行事,強調一遍,撤離時按危急法第五條行事!”

我環視了一下四周迷宮般的通道,地下城現在看上去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我知道現在的危險:只有兩條通向外部的地下公路,其中一條去年因加固屏障的需要已被堵死,如果剩下的這條也堵死了,就只有通過經豎井直通地面的升降梯逃命了。

升降梯的載運量很小,要把這座城市的36萬人運出去需要很長時間,但也沒有必要去爭奪生存的機會,聯合政府的危急法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古代曾有過一個倫理學問題:當洪水到來時,一個只能救走一個人的男人,是去救他的父親呢,還是去救他的兒子?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提出這個問題很不可理解。

當我到達中心廣場時,看到人們已按年齡排起了長長的隊。最靠近電梯口的是由機器人保育員抱著的嬰兒,然後是幼兒園的孩子,再往後是小學生……我排在隊伍中間靠前的部分。爸爸現在在近地軌道值班,城裡只有我和媽媽,我現在看不到媽媽,就順著長長的隊伍跑,沒跑多遠就被士兵攔住了。我知道她在最後一段,因為這個城市主要是學校集中地,家庭很少,她已經算年紀大的那批人了。

長隊以讓人心裡著火的慢速度向前移動,三個小時後輪到我跨進升降梯時,心裡一點都不輕鬆,因為這時在媽媽和生存之間,還隔著兩萬多名大學生呢!而我已聞到了濃烈的硫磺味……

我到地面兩個半小時後,岩漿就在500米深的地下吞沒了整座城市。我心如刀絞地想像著媽媽最後的時刻:她同沒能撤出的一萬八千人一起,看著岩漿湧進市中心廣場。那時已經停電,整個地下城只有岩漿那可怖的暗紅色光芒。廣場那高大的白色穹頂在高溫中漸漸變黑,所有的遇難者可能還沒接觸到岩漿,就被這上千度的高溫奪去了生命。

但生活還在繼續,這嚴酷恐懼的現實中,愛情仍不時閃現出迷人的火花。為了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在第十二次到達遠日點時,聯合政府居然恢復了中斷達兩個世紀的奧運會。我作為一名機動冰橇拉力賽的選手參加了奧運會,比賽是駕駛機動冰橇,從上海出發,從冰面上橫穿封凍的太平洋,到達終點紐約。

發令槍響過之後,上百隻雪橇在冰凍的海洋上以每小時二百公里左右的速度出發了。開始還有幾隻雪橇相伴,但兩天後,他們或前或後,都消失在地平線之外。

這時背後地球發動機的光芒已經看不到了,我正處於地球最黑暗的部分。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廣闊的星空和向四面無限延伸的冰原組成的,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盡頭,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盡頭。而在無限的星空和無限的冰原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個人!雪崩般的孤獨感壓倒了我,我想哭。我拼命地趕路,名次已無關緊要,只是為了在這可怕的孤獨感殺死我之前儘早地擺脫它,而那想像中的彼岸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就在這時,我看到天邊出現了一個人影。近了些後,我發現那是一個姑娘,正站在她的雪橇旁,她的長髮在冰原上的寒風中飄動著。你知道這時遇見一個姑娘意味著什麼,我們的後半生由此決定了。她是日本人,叫山彬加代子。女子組比我們先出發十二個小時,她的雪橇卡在冰縫中,把一根滑桿卡斷了。我一邊幫她修雪橇,一邊把自己剛才的感覺告訴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