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學生流轉到海安上學的現狀

東臺和海安,都是蘇北的兩個縣級市,東臺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晉升為市,而海安縣改稱海安市,才是幾年內的事情。海安之所以能夠升級,離不開東臺做的貢獻,箇中原委,讓人唏噓。

東臺學生流轉到海安上學的現狀

最近幾年,大量的東臺戶籍的學生湧入海安上學,拉動了海安的人口和GDP,細細總結下來,學生流轉到海安上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值得所有東臺人重視。

1. 學生流轉的高發地區主要在東臺和海安接壤的幾個鄉鎮,新街、唐洋、富東、富安、安豐、後港和溱東。這些鄉鎮的群眾由於地理位置靠近,相對了解海安的教育,熟悉海安的高考成果,認可海安的教育模式,因此,他們成了流失的主力軍。

2. 學生流轉的主要方式就是學生監護人購買海安的商品房,然後到派出所憑房產證轉成海安的戶口,在海安直接入學或者從東臺的學校轉移學籍轉到海安。少部分沒有買房的託張三找李四辦理借讀手續,讓孩子在海安學習,將來後續有進一步的打算。

3. 學生流轉涉及的年級層次多,範圍廣,既有學齡前幼兒園和小學,也有初中和高中。每一個秋學期,家長和學生都會特別關心班上又少了誰?誰又去了海安讀書?誰怎麼到現在還沒去?

4. 在流轉學生隊伍中有一群特殊的孩子,那就是東臺教育戰線上的工作人員的子女,他們備受矚目,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老師,是東臺的老師。筆者曾坐公交車經過東臺南大門富安中學門口,車上一個60歲左右的大爺用手指著學校說:“這個學校的老師好咧,他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海安上學,東臺老師竟然不相信東臺教育呢!”

5. 2019年高考成績出爐後,大眾關心400分以上的人數,海安中學比東臺中學多,差距明顯,對比懸殊。東臺的家長在網絡空間裡拼命地褒揚海中,無情地責備和謾罵東中,好像海中的老師是神,言辭激烈,讓人揪心。這種氛圍,讓一部分思想搖擺的家長又堅定了要流轉出去的意識。海中這些年開掛一樣地發展,據說好多其他地級市的尖子生也找門路來到了海中,蘇南學生的加盟,讓海中更是成了全省高中生父母的香餑餑,高分多,達成率高,有這些就夠了,成者王侯古來如此。

6.好學生湧入,海安尖子生隊伍會更強大,良性循環;東臺流失優秀學生,能夠問鼎北大清華的學生越來越少,老百姓不問青紅皂白,會更不滿意東中,學生流失現象會更嚴重,惡性循環。

7.現實情況中,也有家長花了若干銀子到海安,最後孩子初中畢業不但沒能考上海安中學,而且連李堡中學都沒考上,盲目迷信海安教育,不顧孩子自身發展的實際是不可取的。

綜上情況,東臺學生的流失現象會越來越嚴重,老百姓的跟風意識很強,人家孩子去了,我家孩子也要去。班額在減少,即使有國家的二胎政策,東臺鄉鎮中學的生源數量不可避免地在萎縮,擺在東臺官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這道題目有解還是無解?各位看官,您覺得呢?

外來人口的湧入,海安的負擔在增加,除了房地產是最大贏家之外,有沒有傷害到海安本地老百姓利益呢?歡迎您的真知灼見,花3分鐘說幾句,不耽誤事的!


東臺學生流轉到海安上學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