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世界廁所日,11月19日。

2013年7月24日,聯合國第67屆大會通過決議,將11月19日定為“世界廁所日”,主要是推動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建設,倡導人人享有清潔、舒適、衛生的環境。我們希望通過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努力改善世界環境衛生問題。

三年後,一場“廁所革命”席捲中國,改變了中國人對廁所的認識,也被稱為“城鄉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在風景名勝區和城市,而且在農村。要把它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彌補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不足。”

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廁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五千年前,西安半坡村的宗地上發現了一個泥坑。它被認為是中國廁所的起源。在周代,這個廁所被稱為“京碧”和“朱”用來指豬圈,但在秦漢,它有兩個含義:豬圈和廁所。這種形式一直沿用到20世紀80年代,北方農村稱之為“連毛泉”。

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隨著文明的發展,廁所也得到了改善。秦漢時期,廁所分為蹲式和坐式。在漢代,人們更加註重私密性和方便性,增加了通風設計。在唐代,有一個管理廁所的官員。宋代汴梁等大城市的公廁屬工業性質,實行專人管理。清代嘉慶年間,有收費的公廁。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政府以籌辦亞運會為契機,組織了一次包括公廁衛生改造在內的大掃除行動。這場革命主要是從衛生防病的角度來改變廁所“數量少、環境差”的現狀。資料顯示,1984年至1989年,北京新建、改建公廁1300餘座,使6000餘座公廁基本達到清水和衛生沖洗的要求。

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進入新世紀後,城鄉“上廁所難,上天堂難”的局面基本解決。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到2014年,我國衛生廁所普及率由1993年的7.5%提高到76.1%。

但對農村來說,“上廁所”的問題還沒有解決,高高興興地“唱歌”只是奢侈。

農村廁所一般在露天建造。大多數家庭在建廁所時,都會挖一個用木棍或水泥板覆蓋的糞坑。在很多情況下,由於父母的疏忽,孩子很容易踩到地上掉進糞坑。對兒童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甚至因此而死亡,也不是沒有聽說過。長期以來,我們不注意廁所的蓋板,風吹雨淋,造成材料的腐蝕和風化,這也會使農村廁所面臨極大的危險。因此,廁所也成為影響農村農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原因。

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我以前聽說過一個關於農村廁所的詞,半身像。就是說很多地方的廁所都是在室外建的,而且比較低。當人們解決生理問題時,他們會露出一半的身體,這看起來像是過去的半身像。雖然這樣的描述已經被解決,但在很大程度上,農村地區仍然有很多戶外廁所,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很差。

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雖然農村的廁所一直是個問題,但很多農村人不願意多花一筆錢來裝修廁所,但今年,國家決定安排70億元支持農村廁所革命。今明兩年,以一級縣為重點,兼顧二級縣,確保全國農村三年行動目標如期實現。同時,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安排專項資金引導農民主動更換廁所,要以獎代補,先建後補。今年上半年新開工農村改造廁所1000多萬座,預計今年改造廁所1200多萬座。

廁所,攔在全面現代化道路上的攔路虎

事實上,在農村進行廁所革命是件好事。一方面可以改善廁所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償。如果你對農村廁所革命還是一知半解,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