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電動車出行,成為很多人的日常


中國已經從“自行車大國”,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電動自行車大國”。

權威機構的數據證明了這個結論。在去年年底舉行的“2019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上,中國自行車協會透露,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將近3億輛,位居世界第一。


相當於,在當下的中國,平均每5個人就擁有一輛電動自行車。中國自行車協會預計,到2050年,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將達到4億輛。


而在十年前,這個數字還是1.2億輛。十年時間,翻了整整2倍多。

市場在快速膨脹的同時,問題同樣顯而易見。


一方面,在過去的十年來,電動自行車在中國得到快速普及,數量暴增,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和出行;但是另一方面,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兩輪電動車無論是在形態、技術還是在產品的創新上,均無太多建樹。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小牛電動車等新興品牌興起

但是最近幾年來,隨著小牛等新興兩輪電動車品牌的快速崛起,國內的兩輪電動車行業快速掀起了一陣創新的熱潮。


它們以科技化和智能化為主要突破口,嘗試打破中國傳統的兩輪電動車行業生態,並通過智能化的切入,重新構建起了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的新的核心競爭力。


智能化,會是中國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爆發式增長後,中國電動自行車發展遭遇技術創新瓶頸


電動自行車在世界歷史中的發展,還要追溯到19世紀。

19世紀八十年代,法國人古斯塔夫·特魯夫成功改造出了一輛電動三輪車,他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公認的第一輛電動車的發明者。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關於“Zike”的報道

但電動自行車真正開始進入到應用階段,卻是在一百多年後的1992年。這一年,世界上第一款實現成功上市的電動自行車“Zike”正式面世。


第二年,全世界第一個曲柄驅動“電動自行車”問世,電動自行車這個新物種開始進入老百姓的生活,並快速普及開來。


這種使用輕便、可使用電池助力的電動自行車很快就吸引了中國人的興趣。1995年,清華大學研製出了中國第一臺輕型電動車。

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但根據有關研究可以發現,中國的電動自行車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初級階段:在此時期,完成了對電動自行車的四大件:電機、電池、充電器和控制器的關鍵技術摸索研究。

2.生產規模化階段:在這個階段,由於需求的極度旺盛,中國湧現出了大批知名的電動自行車廠商。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中國的電動自行車發展進入了規模化發展時期。

3.超速發展階段:這也是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目前正在經歷的時期。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在這個時期,由於市場的持續爆發,電動自行車廠商的快速增加,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市場競爭空前加劇,各大廠商開始從電池的續航里程、電機的使用壽命等多個維度著手,推動中國電動自行車技術的不斷創新。

但短板依然存在。


其中,較為顯著的就是,受制於電池技術的瓶頸,為了儘可能地增加續航,不少廠商只能通過增加電池容量來提升電動自行車的續航能力,但隨之而來的,是電動自行車的尺寸和重量,也隨之增加。此外,電動自行車的速度越來越快,電動自行車的事故發生率也越來越高。

與此同時,從國家層面到各個區域,對電動自行車的監管也愈發嚴格。

正是受內外環境的限制,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在技術創新上一直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電動自行車行業也開始出現拐點。

供需問題日趨嚴重,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洗牌大潮洶湧


產能過剩,需求萎靡,是當下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最為顯著的兩個特徵。具體而言:


一方面,國內電動自行車企業數量井噴,生產能力得到快速擴張。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達到2273.8萬輛,同比增長19.9%。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產量的變化

相對應的,2019年1-10月,電動自行車實現營業收入602.3億元,同比增長8.6%,實現利潤總額23.4億元,同比增長15.2%。


營收及利潤增幅,均不及產量的增幅。產量快速爆發的背後,是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產能的嚴重過剩。


另一方面,在3億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的大背景下,電動自行車市場需求開始呈現萎靡的狀況。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從1.2億到3億輛,用了10年,而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預計,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從現如今的3億輛,增長到4億輛,則要到2050年,30年完成一億輛的增長。


過去十年裡的暴增景象,已經不復存在。電動自行車需求的天花板,已經觸手可及。


一個無法忽視的現實是,雖然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已經形成了以天津、浙江、江蘇和山東四大區域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電動自行車企業數量及產能極為龐大,但龍頭企業的數量嚴重不足,沒有形成強勢品牌。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電動自行車的製造場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電動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國內電動自行車的生產企業多達1000多家,但超過100萬輛產銷量的企業不超過5家。

頭部核心品牌的缺失,帶來的後果亦顯而易見:

首先,強勢品牌的缺位,弱勢品牌就會攻佔消費市場和消費者心智,導致大量品牌知名度低、品牌服務能力差的電動自行車產品充斥市場。

其次,頭部企業在市場上的號召力弱,最新的創新性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會遭遇市場冷淡。沒有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整個電動自行車市場的更新迭代速度會變慢,帶來用戶體驗的停滯。

在此過程中,為了爭奪市場,自2015年開始,不少中小廠商開始大打“價格戰”。在“價格戰”的催化之下,不少質次價廉的產品大行其道,但這種非常規手段,在正常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可持續。


“價格戰”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價格戰的作用之下,那些技術實力薄弱,品牌實力不強,市場適應能力差的中小生產企業,在這一輪價格戰的調節之下,開始退出市場。


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洗牌就此啟動並持續深入推進。

押注科技和智能化,電動自行車未來的想象空間有多大?


相比於其它傳統行業,電動自行車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其實算不上很長。但是在一眾傳統制造企業中,國內電動自行車行業的互聯網化程度並不高。

在這樣一個相對穩固的行業生態中,藉助於內部力量實現中國電動自行車的行業升級、產品升級和服務升級,也並非易事。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互聯網改造傳統制造

當互聯網+的東風吹皺傳統電動自行車行業的一潭春水,當一線的資本開始掘金傳統制造,當互聯網人開始著手通過技術創新來重塑傳統的出行方式,一場事關電動自行車行業未來發展的變革,就勢在必行。

以牛電科技為代表的新興創造企業,左手攜互聯網技術革新,右手帶一線互聯網資本,成為傳統電動自行車製造行業的一條“鯰魚”,帶動傳統電動自行車行業轉型升級。


在他們的推動下,一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淺的變化,開始在中國的電動自行車行業中凸顯出來,其中最為顯著的,當屬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趨勢。這也成為未來,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的最大變量之所在。


從代步工具到出行生活方式,“智能化”會是兩輪電動車的未來嗎?

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將成未來趨勢

目前,在電動自行車智能化改造上,有兩個較為重要的突破口:

1.人車交互:過去,電動自行車只是單純作為出行工具的角色而存在,通過人機互聯的智能化升級,將使電動自行車的人機交互體驗上發生深刻的變化:電動自行車已不再僅僅是一輛車,而是人們出行時的夥伴,出行生活的幫手,成為一種可滿足社交化需求的出行生活方式。

2.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是當下最為火熱的話題,但這目前還僅存於四輪汽車。人們對電動自行車的自動駕駛功能有著現實的需求,未來的電動自行車的革命性變化或許就是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


從當下的趨勢,看見未來。

當科技感、創新性、設計感這些更加互聯網化的基因,賦予傳統電動自行車以生命,未來的電動自行車,以及未來的出行生活,又會給予我們哪些驚喜,儘可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