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品牌?還是性價比?一文教你選擇公司大小

很多人在購買保險的時候,面對中國90多家的保險公司和花花綠綠的保險宣傳彩頁,感到人生有些迷茫,希望我們能幫他做一次公司的介紹和選擇。

買保險,品牌?還是性價比?一文教你選擇公司大小

當然沒問題!雖然無法將這90多家公司一一的扒開來講,但是總的就分兩類:大公司、小公司。

這個公司的“大小”到底怎麼區分呢?誰也不知道,沒有這麼一條線來衡量公司的大小。

大小,本就是個相對的概念,說保險公司沒大沒小——其實是說“再小也很大”,還有把小公司的股東拿出來說事兒,都是明顯在混淆視聽、偷換概念——虎父犬子的事兒,多了去了!

小就小唄,小,可以有個性,可以有特點,可以小而美,有啥好怕的!一樣可以有自己合適的目標用戶群,可以有清新脫俗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大、小互懟,於人無益,於己有害!

可以推演的是:當客戶看著你極力爭辯“我們不小”的時候,其實他心裡只會有“好笑、奇怪、不屑”等種種負面感受,而且出於照顧你面子的考慮,未必會捅破你。這才是真正的尷尬。

唯一的解,是你的專業、勤勉和真誠!

“專業”?提供小公司的高性價比產品=專業?這未必是消費者的看法,多數是隻能代理中小險企的中介的自我麻痺。

既然標榜“需求導向”,那麼就來細究一下“什麼是客戶需求?”。

消費者,是分層次的,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產品和心理訴求差異明顯:

買保險,品牌?還是性價比?一文教你選擇公司大小

  • 低收入者明顯是價格敏感型,其訴求優先是“先有、夠用”就行,先不用理會什麼服務、品牌等心理層面的訴求,即“拼多多”的消費群體。這種情況下,就直奔“純粹條款費率”的性價比而去,是沒錯的。
  • 中等收入者,也是從窮人演變來的,開始好面子,也捨不得花太多的銀子,裡子面子都得照顧到。這個時候,作為銷售者,要提供兼顧品牌和性價比的方案。
  • 至於所謂“高淨值客戶”,能買你賬,其實已經不大在乎什麼性價比,要的是“心理安全”和“增值服務”,這時候大品牌的產品就佔據了絕對優勢。如果你不能提供,就老老實實說,跟能提供的人合作,這才是“專業、滿足客戶需求”。是拿著自己的價值觀,硬塞給客戶,跟那種“要那麼大房子幹嘛,打掃起來多費勁”的思維沒啥本質區別。

比“強調性價比”更糟糕的做法,是面對客戶以性價比為榮,因為這等於變相告訴客戶:你就是個窮人,只能買便宜貨,不能買貴的!

公司大小,有不同的定義,市佔率、市值、股價、人數、網點數......廣告投入量、知名度......償付能力、體制......不同的評價指標,會得出不同的排名和感知。大公司實力強,自然有銀子(至於能不能另當別論)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市場化程度高的公司,其崗位、人員的服務意願也相對更好,更滿足客戶心理層面的訴求,而且還能有充足的“償付能力”,這是任何消費者的普遍心理認知,為啥要否認呢?

客戶關心大小、關心性價比,是客戶的天然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但是不說實話、而且還繞來繞去,就是你的不對了。

客戶關心公司大小,到底在關心什麼?安全感!

只有老老實實坦陳,才會給客戶安全感。反之,只會讓客戶覺得你不實在,結果是,你越是一味強調沒大沒小,越是容易導致客戶拒絕,結果自然是丟單。

買保險,品牌?還是性價比?一文教你選擇公司大小

你以為只有性價比才是消費者關心的?那恭喜你,因為你將收穫新的認知:

  1. 對“產品”內涵和外延的理解需要提升;
  2. 對客戶需求的理解需要提升;
  3. 你的客戶層次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4. 你面對客戶不夠自信。

遇事不慌不亂,反求諸己而已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