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們價格的過山車:“認慫”背後是一次完美的“試探”之舉

  從疫情爆發至今的幾個月裡,各行各業的日子都不是太好過,其中人們對於餐飲企業的“苦日子”應該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因為在疫情剛爆發沒多久,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就曾發表公開信,細數企業面臨的問題,還表示如果繼續關門,現金流只能維持3個月。然後,海底撈以同樣的方式訴說自己面臨的困境。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被控制,餐飲企業也陸續復工,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恢復了堂食。不知道是不是苦日子過得太憋屈了,基本和復工同一時間,包括海底撈、西貝、喜茶、奈雪的茶等頭部餐飲企業的產品就出現了漲價的情況。

  當海底撈“一碗米飯7元、自助調料10元......”被曝出的時候,網友們直言“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來了。”

  當然輿論並不是一邊倒的,也有網友表示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的。正當網上對餐飲企業提價探討火熱的時候,風向變了。

  海底撈在4月10日,針對漲價事件發出了道歉信,直言門店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除了抱歉之外還表示,目前價格已經恢復到提價前的標準。

  更近的是11日早上10點左右,西貝在公眾號上也發佈了董事長賈國龍的道歉信,同樣是之前漲價然後表示恢復價格。

  至於此前漲價的原因,基本也是相同的。無非就是包括蔬菜、肉類等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推高了成本,這一點10日發佈的3月CPI數據已經說明了問題;再有就是疫情之後人力成本偏高,招人困難;還有,消費需求還沒有完全恢復。總結一下,成本上漲,需求不足。

  從這幾個方面的原因來看,是沒有問題的,也都是事實。

  而且原本疫情期間企業們就損失慘重,據中信建投的研報判斷,海底撈2020年營收因疫情損失約50.4億元,歸母淨利潤損失約5.8億元。

  漲價如果運用得好,是可以提高利率裡的,這對於上市餐飲企業而言是個不錯的辦法。

  其實不僅僅是海底撈、西貝這樣的企業,家門口的蔬菜超市,價格都上漲了不少,只是因為蔬菜單價和一次購買的總價都相對較低,所以1元/斤的菜漲到2元/斤,說起來是漲了100%,但實際上人們不會特別敏感。

  而企業根據自己的情況漲價也是可以理解的。應該說,餐飲企業的這波漲價還是在合理範圍之內的,否則一定會被相關部門約談。

  更何況,企業可以漲價,消費者如果覺得貴可以選擇不消費。說到底,只要沒有超出相關的價格規定,企業的漲價都可以看做是個市場化的行為,應該由市場說了算,由消費者說了算。

  有意思的是,還沒等到所有消費者都說因為漲價不去消費的時候,餐飲企業自己“認慫”了,恢復了價格。

  表面上看,海底撈們的確是認慫了,但實際上這種態度對於企業而言或許是有益的。

  經濟學裡有個概念是“需求彈性”,即指在一定時期內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於該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

  這種情況下,海底撈們漲價一方面是有現實原因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藉此機會試探一下消費者們接受漲價的底線。

  如果大部分人能夠接受,那麼企業自然可以高枕無憂,賺到更多的錢,目的也就達到了;如若不然,則趕緊恢復價格,一來顯得企業是照顧到消費者的情緒才做出的決定。二來大家都知道企業困難,這種情況下,企業還能主動恢復價格,無疑更會贏得消費者的同情。

  已經有消費者在看到恢復原價的消息之後表示,這樣的良心企業,必須去店裡消費一次以表支持。

  其實,道理很簡單,價格上漲不一定能賺到更多的錢,因為很有可能高價格把客人都嚇跑了,但是趁著這個機會漲一波,試探一下是可以的。畢竟,對於漲價,消費者還是有一定心裡預期的,並非完全沒辦法接受。

  從漲價到“知錯就改”的火速恢復價格,總體而言,對海底撈們益大於弊,也是一石二鳥。

  現在看來,餐飲企業高層們在道歉信中都坦承地表示,“漲價是個錯誤的決定”,這是值得推敲的。主播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會拿自己的信譽開玩笑,尤其是這些知名品牌,品牌影響力對他們而言更重要。

  所以,主播更願意相信,海底撈們的漲價和恢復價格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甚至是有預謀的,至於結果,大家已經看到了。

  新金融工作室記者 劉暢

海底撈們價格的過山車:“認慫”背後是一次完美的“試探”之舉||新金融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