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莊子:啥是自卑呀?

自卑心理的危害,我想就不用多說了,因為可能沒有人敢說,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自卑過,所以我們都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關鍵是,怎麼樣克服這種心理,從此擺脫它的困擾。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莊子:啥是自卑呀?

我想談一談莊子。因為莊子在他那個時代,他的境遇,可以有無數個自卑的理由。你看他開局不過是個漆園小吏,經常窮得連飯都吃不起,跑去找別人借米還被拒絕。被他一路嘲諷的惠施,都做到了一國宰相。跟他從小玩到大的曹商,也被秦王賞賜了香車寶馬,回來在他面前狂顯擺。但是莊子自卑嗎?

借米被拒,莊子並沒有唯唯懦懦可憐相,而是忿然講了一個“涸轍之鮒”的小故事諷刺對方。路過樑國被惠施搜捕,怕莊子來爭奪自己的宰相之位,莊子好笑地說:惠施啊,你得個宰相就寶貝得不得了,就像貓頭鷹抓了只臭老鼠一樣,見人過來就護食,也不想想人家會吃你那臭老鼠嗎!面對曹商開著寶馬來炫富,莊子說話可就不客氣了:聽說秦王得了痔瘡,誰給他舔得舒服,他就賞誰寶馬。你說你給他舔了多少次吧,怎麼得了這麼多輛啊!

那些比他位高,比他權重,比他富有的“大人”們,在莊子面前卻好像完全調了個個兒,得不到一絲優越感不說,還被莊子連環腳碾入塵埃。你說你莊子,又是哪裡來的底氣呢?這就要從莊子的作品《莊子》,來看莊子本人的心態了。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莊子:啥是自卑呀?

等尊卑,齊高下

莊子眼中,是沒有尊卑貴賤,高下之別的。你說泰山高嗎?相對於宇宙來說,它就是微塵;你說塵土小嗎?相對於原子來說,它就是宇宙。天尊地卑嗎?地之上才是天,若無地,便無地之上,又何來天?若說地卑,那天也同卑,所以天地同為卑。山高澤低嗎?山和澤,一個由地往上,一個由地往下,都是同一個基準線,同一個高度,故而同平。

所以莊子面對找上門來的達官貴人,自然而又坦蕩。楚王譴人來請莊子去做宰相,莊子對來人說:“你是願意做一隻被供奉起來的,盡顯尊貴的死龜呢,還是願意做一隻爬行在泥坑中,很不體面的活龜?”

來人答得毫不猶豫:“我願做活龜。”莊子說:“那你回去吧,我也願做一隻活龜。”

喪失了自由真性,對莊子來說就是死亡。所以每天在辦公桌上忙活的官吏,莊子直接形容為被拴在門口的看門狗。即使是擁有天下的國君,在莊子眼中也不過是孤苦無依,遠離精神家園的可憐人。莊子的精神世界實在是太豐富了,豐富到足以讓他睥睨一切,擁有這樣的精神財富,又有誰可以讓他自卑呢!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莊子:啥是自卑呀?

自欣賞,獨開心

人,一定要學會自我欣賞,每個人生在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獨一無二,還不夠可貴嗎?換句話說,除了你自己,再也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及得上你,又有什麼可自卑的呢!

子輿生來畸形,彎腰駝背,五臟都擠成一團,下巴比肚臍還低,肩膀比頭頂還高,頸椎彎曲,朝天隆起。哪怕長成這樣,子輿也沒有半點自卑,他還感嘆說:“偉大啊,造物主!把我塑造得如此獨特。要是把我左臂變成雄雞,我就用來報曉;要是把我右臂變成彈丸,我就用來打鳥;要是把我臀部變成車輪,我出門就有專車乘坐了。讓別人羨慕去吧!”

還有一個殘疾人叫支離疏,雖然天生畸形,駝背佝腰,但是手巧心靈,替人縫縫洗洗,便能養活自己;替人卜卦算命,兼可養活十人。官府招募兵了,不怕送上前線面臨死亡。官府攤派勞務,殘疾人得免勞役。官府撫卹貧病,支離疏領到的比誰都多。支離疏自得其樂,比好多人都活得長命呢!

連殘疾人都知道自我欣賞,活得高高興興,你又有什麼理由厭棄自己,看不起自己,以自己為卑下呢!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莊子:啥是自卑呀?

不從眾,拒流俗

很多人自卑心理的產生,就在於太過看重流俗的看法,很容易被些流言蜚語困擾,被些嚼舌之輩挑起負面情緒,其實大可不必。

魯迅為什麼可以“橫眉冷對千夫指”?因為在他眼中,大眾是不可理喻的。莊子為什麼可以“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因為在他眼中,舉世之人都是迷惑的。老子為什麼說“我獨異於人”,沒錯,因為順從俗人就等於背棄大道。所以何必在意流俗的看法,聽從俗人的言論,被他們所綁架呢?

《莊子》說:“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 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 ,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三個人行走,如果只有一個人迷惑,那麼想去的地方還是能夠到達的,因為迷惑的人少。而三個人中有兩個人迷惑,就徒勞而不能至了,因為迷惑的人多。當今天下不就是這樣嗎?舉世皆迷惑之人,就算我有想去的地方,也是到達不了的,能不悲傷嗎!

知道自己是愚昧的,並不是大愚昧;知道自己是迷惑的,並不是大迷惑。大迷惑的人,終身不解悟;大愚昧的人,終身不自知。你看這滿天下的迷惑之人,自以為不迷,還在對他人說三道四;自以為不惑,還在對他人指手畫腳,又理他們作甚!

怎樣才能克服自卑心理!莊子:啥是自卑呀?

​我自適,不適人

要記住,活在這世上,你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學著自己強大起來,而不要想著從別人那裡獲取認同感、存在感,獲取慰藉和能量。因為一個內在豐滿的人,是不會從外在獲取充實感的,他的充實是天然存在的。

《莊子》說:“ 夫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雖盜蹠與伯夷,是同為淫僻也。”世人都讚譽伯夷而非議盜蹠,為什麼呢?因為伯夷的所作所為滿足了眾人的喜好,而盜蹠的所作所為偏離了眾人的喜好。但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是因為外物而迷失了自己的真性:一個是為了迎合大眾的標準,結果喪命;一個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結果喪命。這兩人,又有什麼實質的差別呢,同樣都是失去了自我的可憐人。

只要不違反真性,太長的也不算是有餘,太短的也不算是不足。你嫌鴨腿太短,想給接長,鴨會驚叫。你嫌鶴腿太長,想給鋸短,鶴會悲鳴。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讓那些嫌鴨腿短嫌鶴腿長的無聊之人,說去吧。

不影響別人,也不讓別人影響我;尊重別人,同時也是尊重自己。各自獨立,則各自安好。對以上這些觀點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