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今天跟梁老师一起穿越唐朝,领略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李益的咏怀佳作:《洛桥》。体会高超的比兴写作技法。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诗文阅读】

洛桥

唐.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文学常识】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大历十才子”之一。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是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写作背景】

“洛桥”, 一作“上洛桥”, 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诗词鉴赏】

首句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杨柳依依,在春风中摆动,春姑娘给垂柳脱去灰白的衣裳,又换上淡绿的外套,让绿色的翡翠飞上枝头,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舞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风景。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紧接着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春色美景,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日繁华的洛阳桥上,独自欣赏这美景,似乎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新愁,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万千。看春光,青花落影,流水潺潺,清波漫舞,眼眸处,流光溢彩,春光灿烂,早已繁华落尽,物是人非。抒发了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空间。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技法点拨】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

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

大语文时代的智慧学习-跟梁老师学唐诗之咏怀


【艺术评价】

诗人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融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