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砍柴意外發現藏金洞,從中拉出一車黃金,去銀行換錢當場被抓

引子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謂是源遠流長,而在這片地大物博的土地上,千百年的沉澱,自然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珍奇異寶,每一樣都是人類存在過的痕跡。從甲骨文時代開始,再到青銅器時代以及後來的陶器和瓷器時代,器具的變化也代表著人類歷史的向前進步,在這段長久歷史中,大家聽聞最多的珍寶大概便是黃金。

今天我們看到的關於黃金的史料記載大部分都出於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裡面記錄了很多的朝廷賞賜,黃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漢書.食貨志》也曾記言“黃金重一斤直錢萬”,可以看出其實從古代時期,黃金就是十分貴重且稀有的。曾經有這樣一位農民,因為在砍柴的時候意外發現藏金洞,還從中拉出一大車黃金,於是全部拿到銀行換錢時卻被當場抓獲。

農民砍柴意外發現藏金洞,從中拉出一車黃金,去銀行換錢當場被抓

古代金條

01

在上個世紀的四五十年代,因為很多人的生活都還比較艱辛,於是又很多經常上山砍柴揹回家當柴火的人。在山西省有一個農民在砍柴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以前從來沒看見過的洞,看起來像是因為地質結構變化坍塌形成的。在好奇心的不斷驅使下,老農民決定到洞中一探究竟,可他剛進去,就在一片漆黑之下,被腳下的石子給絆住了。

  • 等他打開電筒的時候,發現絆倒自己的似乎並不是石頭,這東西看似來全身金黃,很像是黃金。老農心想自己可能遇到寶貝了,於是繼續往洞中走去。等他走進洞中,卻看到一堆黃色的東西,隱隱約約的有點晃眼睛。老農見後趕緊上前將上面的泥土清理,也就看到了這堆黃色物體的真實面貌。
農民砍柴意外發現藏金洞,從中拉出一車黃金,去銀行換錢當場被抓

02

這下老農眼睛都看呆了,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就是一堆黃金,老農當時就十分開心,於是決定在左右都沒人的時候,趕緊將這些東西包在衣服裡帶走,希望能夠藉此發家致富。回到家的老農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家人,家人卻不太相信,因為之前就有人挖到過類似的東西,專家鑑定後並不是金子,於是叫老農不要再去挖了。

然而農民並不死心,他認為在如此隱蔽的山洞中藏著的,必定不是普通的物件,於是他揹著家人將這些東西拿到典當行,希望有一些內行的人為他做一下鑑定。經鑑定,這些確實都是黃金,這下可把老農給高興壞了,他趕緊回到家中再次找到山東,將這些黃金用板車全部都搬到自己的家中,全部拉下來,這些黃金大概有一百斤重,可以說農民算是發大財了。

農民砍柴意外發現藏金洞,從中拉出一車黃金,去銀行換錢當場被抓

但黃金有了,到哪裡去換成錢卻成了一個難題,這是老農突然想到之前自己在郵政銀行的宣傳單上看到過關於黃金的標誌,於是決定到銀行去兌換,心想這種方式應該是最安全的。於是老農將自己偷偷藏起來的黃金拿了兩塊金磚到郵政銀行去兌換。

03

工作人員見到金磚後,卻覺得十分古怪,於是借辦手續的理由將老農留在銀行,然後報了警,警察將他扣留下來,他還可能被法院判刑。

農民砍柴意外發現藏金洞,從中拉出一車黃金,去銀行換錢當場被抓

  • 有人說他當時的選擇就錯了,將自己發現的文物報告給國家的話,就會被表彰,想著自己私藏就成了私藏文物,還真是禍福只在一念之間。

後來警察將老農的這兩塊金磚拿到警局檢查,他們發現上面有一些古文,於是便將金磚交給了當地的文物局,文物專家檢查後,發現這兩塊金磚可謂是來歷不小,他的主人是安祿山的手下張通儒。張通儒原本的想法是將自己的錢財留一部分在隱蔽的山洞中,希望在以後能夠當做應急使用,但沒想到的是,他在戰場上犧牲,這些金子也就被長埋與此,如果不是這個農民偶然間發現,這段歷史與這堆黃金很可能就此長眠下去。

農民砍柴意外發現藏金洞,從中拉出一車黃金,去銀行換錢當場被抓

結語

文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財富,它體現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承與積澱。經歷千百年風雨的文物,如今走到我們的面前,更應該被每一個人保護起來。因此,即使是最最普通的我們,也應當提升自己的文物保護意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留住我們的文明的發展足跡,才能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流傳下去。


司馬遷:《史記》

《漢書.食貨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