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

2020年春天到来之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刹那间,喜庆的氛围、充满美好愿望的春节被打破,游子望着手中的“归途票”不知所措。回家,成了奢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张宏,就职于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疫情期间他在巧家县崇溪镇老屋村驻村扶贫。因为扶贫工作,他已经3年没能跟家人团圆、好好过上年了。这个春节,也一样。

开始,张宏对新冠肺炎感到陌生,他跟很多人一样,觉得会和18年前的非典一样,传播不到身边,甚至觉得某些措施有些“大惊小怪”。1月26日,昭通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该患者来自于巧家县东坪镇,与他扶贫的崇溪镇近在咫尺。一时之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也开始担忧起来。

一天,张宏在山上执行疫情防控任务。站在山上,突然眼前一片豁朗,连日的辛苦与劳累,被眼前的美景驱散了。温暖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小草开始萌发,又见枝头在不经意间吐出新绿,那自由生长、积极向上的生命姿态,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力量。他不再感到压抑、悲伤,而是萌发了一种冲动。

回到宿舍,天色已黑,但张宏回想着暖暖的阳光、娇嫩欲滴的嫩芽,久久不能入睡。他翻身起床,借着灯光,提笔写下了那发自内心的《明天的太阳》。因为疫情防控,他只能自己作词、谱曲、演唱。没有录音棚,就用手机录,不求音质婉转优美,只求把期望表达出来。

谈及创作时的初衷,张宏感慨地说:“从我记事以来,封城、封路还是第一次。返岗时,从昭阳区到巧家县一共经历了4个检查点,盘问、检查、量体温都很细致。但我觉得,逆境中心怀希望,自己力所能及地做事,再大的灾难都能熬过去。”

疫情期间,来自朋友或家人微信、电话的亲切问候,犹如春风沁人心脾;因新闻里的故事而流下的热泪,又如春雨打湿大地。“沉重的苦难压不垮民族脊梁,每一次危险来临的时刻,总会有许多卫士,傲然地屹立前方”。是的,在最需要的时候,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逆行者出现了,他们或来自于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或来自于普通工作者,或来自于驻村扶贫队员……没有缺席的春天,我们正在感受春天的风和雨、情与爱,只因他们在负重前行。

现年46岁的张宏是彝族,在市文化艺术剧院负责作曲,也是声乐、器乐演员,目前在昭通巧家县崇溪镇老屋村驻村扶贫。1992年,他组建了昭通市第一支摇滚乐队——灵魂乐队,后更名为“斜阳乐队”;1998年,他在市体育馆举办了原创音乐会;2008年,他考入市文化艺术剧院,创作了许多流行歌曲和酒歌作品;他改编并领唱的《乌蒙王酒歌》曾荣获“2009年云南省少数民族民歌酒歌大赛”金奖,并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邀请参加“阔时节”演出;2015年12月,受泰国邀请,他与马杰、赵育华、张江组建“亘古乐队”,赴清迈市参加“中华文化节”演出,获得一致好评,并收到泰国华人教育中心感谢函。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疫情虽然阻隔住了往日热闹纷繁的生活,却阻断不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思念。“浓烈的阴霾遮不住希望的光”,等到了春回大地的时候,“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


审核:冯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