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和《武汉封城日记》


方方日记读过前几期,看过之后心情特别压抑,就放弃了,那个时期应该多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毕竟政府一直在尽心尽力控制疫情、救治患者。

如今看,对曾经湖北省作协主席的方方实难理解。随着武汉解除疫情大封锁,离汉通道重启开通,很多人都在网络上评论方方,对方方老师的封城日记几乎呈现了和疫情期间完全相反的浪潮:辱骂、诋毁、开撕……。其实,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好评论的。

方方老师昨天表态了,她转发了一位支持者所发表的文章,并引用了粉丝的一段话:“我相信……不会因为一本书的出版就坍塌了……”那位支持者还说,英文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简介没有事先得到方方老师的过目和同意,方方老师已经让他们去改了。

但直到现在,那本书的介绍还没变,封面倒是改了一下。昨晚是改了介绍,但没改封面……总之,感觉有些看不懂到底要闹哪样。还有,方方又再次祭出了“常识”两个字。她一直喜欢说“常识”,这其实非常具有迷惑性,就像是皇帝的新装的把戏!

她似乎一直在暗示我们:这是“常识”,如果你不认可,那就是你的问题,你连“常识”都看不见!确实,一个强大的国家的确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崩塌,它没这个份量。但每一个国民更不愿意被人泼脏水,每一个海外华人更不愿意被人泼硫酸。

一个国家培养的作家,退休后因为天降大疫,使得她因缘际会创作的《武汉封城日记》大火。其实面对突然袭来的大瘟疫,武汉措手不及,是很惨,这是武汉乃至湖北全省全国的至暗时刻。但武汉、湖北、全国,万众一心,团结抗疫,取得了胜利,迎来了光明。可以且应该记录黑暗、反思失误,但更应该看到奋斗、看到成功、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毕竟,《武汉封城日记》仅仅只是代表了她个人在武汉封城的感情与思索,我尊重,也尊敬。大瘟疫来临,各国都有惨烈的发生,但中国在最短时间战胜了瘟疫,这就说明了一切,很多人都在思考没有祖国的努力,是不可能战胜疫情的,会哀鸿遍野,可能连方方都不在世上了。因此,她的《武汉封城日记》结束仅仅后2周,就迎来美国和德国的出版,这样光速的出版合约与预售,不但非比寻常,也代表了西方世界,某种情绪的迫切需要。

毕竟,在我大中华国民生活逐步走向复工复产轨道,开始疗伤治愈经济之际,国门外却是群魔乱舞,遍地哀鸿,因此,诸多发达国家突然对我大中华在抗疫中表现出的超强执行力和团结力感觉到了恐惧,他们亟需一些报道来宣泄,需要树立一个片面的、负面的、全面的诋毁中国的典型榜样。所以方方老师,实在太可爱,太符合需要了。只是不明白方方老师不是被当枪使了?抑或她的目的就是开枪?

不由百度了一下汪精卫当时分析中日之间的差距,感觉都是大实话啊,无论从军事、经济、国民素质等众多领域纵横向对比,都认为中国必败,也是基于常识。瞬间感觉此汪和彼汪,怎么就这么像了?

明面上看,是千万人的奋斗与牺牲,14亿人的隔离与努力,换来了方方老师的荣华富贵名利双收。所有中国人为之付出的牺牲,英雄的事迹,14亿人的努力,他们什么都不要看见,只想要方方老师的听说与闺阁。其实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与现实的打脸,进而表现出来的不要事实,不要全面,不要中国人的英勇,只要方方老师的《武汉封城日记》,这是人血馒头啊!一本书21美元,版税是12人民币起跳,100万本,就是1200万人民,或许后面很快还会有诺贝尔文学奖类的荣耀。

另外,更重要的,方方为谁而写?写给谁看?理智的分析,她所谓的“爱”被西方国家利用作为“害”成为舆论武器指向自己的国家,哎,一声叹息,随它去吧……

西方世界,最需要的,是来自中国苦难核心的人,用华丽的文采,用真挚的情感,为他们痛斥中国,拥抱西方的价值与文明。因此,我始终认为,人品是一切;是起始,也是论定。

我还需要说什么吗?

方方和《武汉封城日记》


方方和《武汉封城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