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在全民抗擊疫情的危急時刻,凝聚法治力量,為戰“疫”護航,人民法院勇立抗疫前線,責無旁貸。

疫情期間,人民法院門前少了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網絡空間裡卻是如火如荼。面對嚴防疫情蔓延、控制人員流動,避免人員接觸的特殊情況,各級法院響應最高人民法院號召,充分運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信息化建設創新成果,依託中國移動微法院等平臺,讓智慧法院在戰“疫”中大顯身手。

據統計,2020年2月3日到3月31日,全國法院累計網上立案70.6萬件,網上繳費59.9萬次,網上開庭15萬件,進行網上證據交換20.1萬次,電子送達245.3萬次,網上調解30.2萬件。“指尖”立案、“雲端”辦案、“智慧”執行成為人民法院工作新常態,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司法服務。

“指尖”立案:

隨時隨地發申請,24小時“不打烊”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各地法院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線上立案成為“新潮網紅”。

引導群眾進行網上立案,讓群眾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立案,既保障了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的訴訟權益,又可以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遏制疫情蔓延。

最高人民法院於2月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對全國法院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訴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推廣和規範在線訴訟工作、助力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各地法院積極響應,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範在線訴訟的相關司法文件,明確要求全面推廣網上立案,運用“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保全”等功能模塊,讓當事人足不出戶一站式完成立案,通過健全制度機制推動在線訴訟活動規範有序,切實保障審判質量效率。

多地法院實行網上立案系統24小時不打烊制度,指派專人負責網上立案工作,在材料審核過程中,對於材料不齊全、屬地不清等情況,工作人員均及時一一致電申請人,告知審核情況並加以指導。

為推進網上立案服務工作,提高立案審核率,縮短等待時間,有效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各地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大力優化網上立案、手機APP立案、微信小程序立案等多種線上立案渠道,不斷優化使用體驗,提升審核效率,為當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務。

人民法院還積極探索跨域立案服務,藉助互聯網技術不斷深化司法改革,為身處不同地域的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訴訟服務。

2月13日,一位家鄉在遼寧省燈塔市的當事人因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著急立案又不能馬上回大連,請求法院幫助。

為解決當事人的現實困難,燈塔法院和大連開發區法院迅速聯動,燈塔法院跨域立案工作人員通過中國移動微法院錄入完整的案件信息,拍照上傳起訴狀、證據材料等訴訟材料,發送至大連開發區法院,完成跨域立案申請。大連開發區法院審核通過立案,並從網上發送立案通知書。從代為核對材料至送達立案通知書,全程僅用了15分鐘。疫情期間如此快速便捷地完成跨域立案,當事人由衷為兩地法院高效便民的立案服務點贊。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圖為大連開發區法院在中國移動微法院對燈塔法院跨域立案申請進行相關操作。圖片來源:大連開發區法院

“雲端”審判:

疫情阻礙難出行,訴訟服務“不停擺”

“謝謝法官,讓我也趕了回潮流。”遠程開庭結束後,姜大媽在微信中對郭法官說。2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人民法院通過“雲上法庭”遠程開庭審理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年逾六旬的姜大媽是該案的原告。在立案庭郭法官的細心幫助下,姜大媽通過手機小程序成功“出庭”。

除了佩戴口罩的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外,原、被告席上空無一人。合議庭成員、原告、被告三方的高清影像出現在審判席前方的電腦屏幕上。

疫情期間,這樣的場景在各地法院不斷上演。為避免當事人出行風險,降低人員聚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維護好疫情防控期間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各地法院將線下的訴訟轉向“線上”,便捷高效的信息化訴訟服務讓人民群眾輕鬆追趕“雲”潮流。

2019年3月,中國12個省(區、市)開展了“移動微法院”試點,依託微信小程序打造電子訴訟平臺,將部分訴訟環節遷移到手機移動端辦理。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動微法院”實名註冊用戶達116萬人,註冊律師7.32萬人,在線開展訴訟活動達314萬件。

2020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成功依託“最高人民法院移動微法院”平臺就兩起案件進行遠程視頻詢問,為進一步推廣在線訴訟作出了示範。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圖為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法官依託“最高人民法院移動微法院”平臺與遠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案件代理人視頻連線,就案件相關問題進行詢問。圖片來源:最高法知產法庭

在各地法院如火如荼地開展線上審判實踐的時候,一份特殊的庭審規範引發了一眾法官的熱議。

2月2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發佈了《北京互聯網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試行)》,對線上訴訟的身份認證和賬號使用、證人出庭方式、異步庭審方式、庭審筆錄、庭審公開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規範甫一發布,就吸引了廣泛關注。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圖為2月21日下午,北京互聯網法院在線舉行電子訴訟庭審規範新聞發佈會,發佈了《北京互聯網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圖片來源:北京互聯網法院

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說,這一在線庭審規範是通過13509次、總時長7792小時的在線庭審積累形成的,就是為分享深化互聯網司法實踐得來的經驗,給在疫情中開展在線庭審的其他法院提供參考。

得益於數年來智慧法院建設打下的堅實基礎,“雲審判”成為法院工作的新常態,智慧法院建設在應對這次疫情危機中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智慧”執行:

使命必達“雲”推進,高效執行“不打折”

“現在宣佈物證鑑定類第一個標的的情況……”2月12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三十一法庭內,主持人現場宣佈2020年第三期搖珠選定受託機構結果。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圖為2月12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司法評估鑑定拍賣機構的搖珠選定工作的現場。圖片來源:廣州中院

這是疫情期間,廣州中院首次採用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司法評估鑑定拍賣機構的搖珠選定工作的現場。通過數字法庭內的多個攝像頭,運用遠近景、多角度的鏡頭結合,確保搖珠過程清晰可見,司法評估鑑定拍賣機構代表、案件當事人、社會公眾共2451人實時在線觀看、在線參與了此次搖珠過程。

受疫情影響,線下執行活動受限,人民法院以網絡端為主陣地,全面運用網絡查控,積極推進查人找物;積極推進網絡拍賣,大力促進財產變現;大力加強信用懲戒,督促積極履行義務;充分協調委託受找,內外聯動提高效率;有序收發執行案款,真金白銀兌現承諾,確保疫情期間執行力度“不打折”。

2月3日,北京法院同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合作共建全市首個“機動車專線查封系統”,推動機動車查控工作從“面對面”到“網對網”的轉變,在有效減少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和聚集的同時,強化了涉案機動車查、續、解封的即時性和便捷性。該系統2月份已完成全市法院285次車輛查、續、解封操作,並協助外省市法院完成相關操作65次,確保了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及時高效兌現。

這只是在北京法院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智慧執行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月份,北京全市法院依法辦結各類執行案件2250件,線上談話累計1857人次,線上採取執行措施累計9491次。

受疫情影響,異地執行困難,全國法院廣泛運用執行指揮平臺事項委託系統,積極開展異地委託執行,截至3月16日,全國法院共進行事項委託13.27萬件,一大批案件得到執行。

疫情當前,執行人與當事人“不見面”,但執行工作“不打烊”。人民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方式化解疫情期間執行問題,大開智慧法院方便之門,依託信息技術做到執行進度不減緩,公正司法不中斷,以優質司法服務贏得了當事人好評。

戰鼓催征馬蹄疾。疫情期間,人民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信息化手段開展審判執行工作,依法保障社會穩定、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保障疫情期間司法服務“不打烊”“不掉線”,用智慧和專業守護山河無恙,讓人民群眾在公正、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務中迎接春天。

疫情期間,法院如何讓司法“不打烊”?這些成果讓司法服務一直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