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不斷湧進崔麗穎的耳朵、眼睛。作為鳳城市中醫院的一名護士,職業的敏感,讓她比普通人更加關注疫情的發展。她和丈夫鳳城市中醫院內四科副主任醫師孫瀟略一起,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在疫情面前,治病救人就是自己的天職。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隨著全國援助武漢醫療隊伍的紛紛開進,崔麗穎關注的,還有援助武漢的護士資格。最開始,系統內的選拔要求是護士必須具有主管護師資格,可是自己只是一個護師。丹東市第二批援助武漢的醫護名單出來之後,崔麗穎眼前一亮,普通護師赫然在列。她立刻找到護理部部長,主動請戰。護理部長看著這位35歲的護士,沒有人比她更瞭解崔麗穎。在醫院的護士隊伍裡,崔麗穎是一個普通的女護師,但是又和其他護師有所不同。在長年的工作中,每五天就有一個夜班,崔麗穎從來沒有請過假,沒有找各種理由不上夜班。崔麗穎的性格很開朗,樂觀,加之業務能力很強,是一個不顯山不漏水、默默無聞的護士,也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護士。護理部長問崔麗穎,你真的想去武漢?崔麗穎說,是,我真心要求。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42歲的丈夫孫瀟略畢業於遼寧中醫藥大學,是鳳城最早參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檢測和治療的專業人員之一,也是中醫院發熱門診的骨幹力量。

隨著武漢疫情的加重,各地援助武漢的醫療隊陸續出發。當得知崔麗穎主動報名志願參加援助武漢醫療隊,孫瀟略的心裡有種莫名的空寂感,但是他非常支持妻子的做法。作為醫生的孫瀟略,也有責任去武漢,由於衛健局要求的條件限制,他只能在醫院一線工作,妻子符合要求,孫瀟略支持她。

2月8日晚上九點半,崔麗穎接到了院裡電話,要求2月9日早7點準時集合出發援助武漢。時間緊迫,緊急準備東西,到醫院取醫療物資,回家已是凌晨,裝包,封包,來不及太多的語言,12歲的女兒可能對媽媽去援助武漢的工作還不太瞭解,跟著忙前忙後,收拾好時已是凌晨1點多了。孫瀟略毫無睡意,腦海裡浮想了很多很多,但他卻不知從何說起,只是告訴妻子,早點睡,早上集合不要遲到了。他想,妻子會理解我想說的沒說吧!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崔麗穎在雷神山醫院A3病區負責常規護理。上午的工作緊張而忙碌,崔麗穎和同事要為所有的患者處置,輸液,送藥,採咽試,做心電圖,打水,送飯,接收新患者……每天都這樣與時間賽跑。可以說,她每天都要進入病區,和患者零距離接觸。但是她從來沒有恐懼過。她的自信和安詳,影響了許多患者,和很多患者成為了好朋友。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胡淑清因為新冠肺炎住院後,又患上了腸梗阻。因為年齡較大,消化不好,導致好幾天沒有吃東西。崔麗穎在為她輸液過程中瞭解了這一情況,她很著急。病人不吃東西,就沒有體力,會導致抵抗力減弱,對治療有很大影響。想到自己在醫院休息室還有方便麵,她就取來送給胡淑清。同病房的病友笑著說,胡大姐昨天還說,想吃小雞燉蘑菇的泡麵,今天你就送來了。崔麗穎有些歉意地對胡淑清說,大姐,我這裡只有牛肉紅燒面,今天你先將就吃點,明天我給你帶小雞燉蘑菇泡麵。第二天,崔麗穎特意從賓館帶來小雞燉蘑菇泡麵送給胡淑清。胡淑清說,謝謝你,姑娘,我生病是你照顧,吃點東西還要麻煩你。崔麗穎笑著說,沒事兒,只要你吃東西了,我就高興。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李小凡是武漢市人,也是一名九零後。疫情爆發後,她報名參加了志願者,被分配到丹東醫療隊所在的雷神山醫院A3病區,和很多醫護人員成了好朋友。崔麗穎是一個細心的人,她在工作中常常看見李小凡的身影,拖地,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收拾被褥,崔麗穎看到的李小凡就沒有休息過。她知道,李小凡沒有醫護經驗,但是能夠冒著生命危險到病區裡參加志願服務,這種勇氣多麼可貴。崔麗穎和李小凡加了微信好友,兩個人常常在微信裡為彼此加油打氣。崔麗穎知道,有了無數武漢人民的支持,有了無數武漢人民的付出,這場防疫戰才會取得最終勝利。分別前夕,李小凡哭了,她對崔麗穎說,姐,你們天天就是醫院賓館兩點一線,武漢好吃的你們沒吃到,武漢好景點沒看到,真對不住你們。崔麗穎說,沒事兒,以後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到那時你給我作導遊導吃,到時候我們一起去吃熱乾麵,去武大看櫻花,去司門口走長江大橋,好不好?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在A3病區,生活物資匱乏是一個難題。尤其是對於那些有吃零食習慣的患者,一方面要同疾病作鬥爭,一方面還要克服很多已經養成的生活習慣,比如吃零食。在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患者病情基本穩定,各項流程有條不紊之後,崔麗穎和同班同事合計了一下,在雷神上醫院A3病區,愛心小車出現了。醫護人員從賓館拿來自己的小食品,這些小食品,有的是自己購置的,有的是當地捐贈的,有的是醫院發放的,有的是親屬朋友從老家郵寄過來的,她們把各種小食品放在車上,在每個病房外敲門,患者想吃什麼,就從小窗戶遞進去。生活的信心在每個細節中體現出來,醫護人員和患者成了一家人。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那天,崔麗穎在去往雷神山醫院的途中,得知昨晚病區又接收了15個患者,其中有一名13歲的小男孩,因為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大,格外想對他多些關心。新冠患者住院不能有家屬的陪同,小男孩只能一個人在醫院接受治療。進了病區,跟他的交談中得知,小男孩叫陳鑫瑜,是浙江人,父母在武漢做生意。他的父親也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另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之前他也一直一個人在另外一家醫院。媽媽在家。小小年紀,就能如此的自力,真叫人心疼。第二天,陳鑫瑜的床頭掛滿了自己的襪子,一個一個洗得乾乾淨淨,疊得闆闆整整,崔麗穎猛然想到自己的女兒,遠在千里之外一個人在家的女兒。


說起自己的女兒,崔麗穎總是覺得有些對不住。因為自己和丈夫都在醫療系統,工作起來大多時照顧不到女兒。把孩子一個人仍在家裡,已經成了夫妻倆的習慣。好在,女兒像陳鑫瑜一樣,生活能力較強。在武漢期間,女兒一個人在家,好幾次,丈夫孫瀟略下班晚了,女兒就一個人在家下泡麵。網上開學後,女兒自己在家上網課,姥姥有些不放心,每天下午過去照看一下。但是,女兒有個要求,每天一定要和崔麗穎視頻,哪怕不說話,只看人,也一定要視頻。崔麗穎明白,那是女兒不放心自己的安全。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我是幸運的,家鄉能派我來支援武漢,自己能夠在國家危難時候做點貢獻,我覺得是自己莫大的榮幸。"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崔麗穎在一篇日記中這樣說。儘管她顯示出超強的情緒把控能力,樂觀地面對一切,但是,每個人都知道,當初臨行時,沒有人知道要面臨什麼。她是一名普通的合同制護士,但是,她卻是千千萬萬白衣天使中的一員,在防疫戰場上,沒有臨時工,只有戰士。

【援鄂英雄故事】崔麗穎:逆行天使 不辱使命

圖:崔麗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