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助读

收藏、打印,给孩子阅读学习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助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题 解

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山以亭名,为南齐诗人谢朓吟咏处。

紫诗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诗人游宣城之际。

简析

诗人于天宝三年政治上失意而离开长安,已经整整十年。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看透了世态炎凉。他带着怀才不遇的孤独和寂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来寻求同情和安慰。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用鸟和云作比,写自己孤独的处境。别人都高取功名,飞上高枝,只有自己怀才不遇,处处碰壁。“尽”和“闲”两字,把读者引入一个空寂的静境,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两句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相看两不厌”用拟人的手法,把山写成是自己患难中的知己。俞陛云《诗境浅说》认为:“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这是入木三分的评论。

由此可见,此诗不仅是李白在宣城时寂寞情怀的写照,而且是诗人大半生怀才不遇的悲剧的缩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李白)助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